打造品牌不能忽视文化含量
我上大学读的是物理专业,凭大家多年的印象,学物理的人一般不至于太笨,但近来周围的朋友见了我都叫我“笨蛋”。为什么呢?因为我是榆社人。原来,在太长高速公路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都立有“榆社鸡蛋”的大型广告牌,其中的一些广告牌上十分醒目地写着四个字———“榆社笨蛋”,正因为此,社会上不少人或出于玩笑,或出于其他用意,稀里糊涂地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榆社的一切都与“笨蛋”联系在了一起。把自己家里散养的鸡叫笨鸡,恐怕只有榆社等少数几个地方的人才这样叫。什么是笨鸡?我们很难从字面上把它解释清楚,如果要翻译成外文,那更容易弄出笑话。事实上,榆社人说的笨鸡,最初是指自己家里散养的那种传统品种的鸡,后来有些外地的品种引进来,为了加以区分,就把原有品种的鸡叫笨鸡,引进来的鸡叫洋鸡。发展到今天,情况又有了一些变化,不论品种如何,凡自己家里散养的一律叫笨鸡,以区别于养鸡场圈养的大批的鸡,至于养鸡场的鸡叫什么,反倒没多少人去关心它。笨鸡下什么蛋?根据推理,自然当为笨鸡蛋也。但鸡蛋就是鸡蛋,非鸟蛋、蛇蛋、恐龙蛋也,堂而皇之地省去一个“鸡”字,把它与带有贬义的“笨蛋”混为一谈,起码显得缺了点文化。退一步讲,即便想搞个噱头出来,也还要考虑一下由此相关的人群的感受。众所周知,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能创造财富。但创造品牌不是越作践自己越好,而是要让它尽量有点文化内涵,这样的品牌才更有吸引力,也更富生命力。稻香村糕点、六味斋酱肉、龙井茶、碧螺春、铁观音等一系列品牌的食品和饮品,之所以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且长盛不衰,无一不与它们所蕴涵的文化有关。我们把榆社产的鸡蛋叫成“笨蛋”,无非是想体现它的土,让人在吃腻了吃怕了某些养鸡场卖的含有激素的鸡蛋后,重新找到过去那种绿色生态的感觉。试想,如果我们能在这种优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再增加一些文化元素,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叫个“笨蛋”了事,吃起来的感觉可能会更好,就像一些人穿上名牌服装走路时的感觉一样。榆社人给小孩起名字时,二狗子、三蛋子、四猫子用得很多,但那是乳名,小孩长大后家长都要给他起个正式的学名,目的是让自己的小孩将来能够堂堂正正地站在别人面前。如果“笨蛋”是榆社鸡蛋的乳名,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帮助老百姓给榆社这一广受赞誉的优质产品,打造一个既有文化底蕴又被市场认可的“学名”(品牌)呢?这样才不至于让本来就被人认为贫穷落后的榆社,再背上一个“笨蛋”的名分。聪明人吃笨鸡蛋,吃了笨鸡蛋的人必定聪明。我们期待榆社人能创造自己的品牌,更能维护自己的形象。李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