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光华教授《论〈韩非子〉的民众观》
庞光华,男,年生,北京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曾留学日本东京大学,现为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汉语史、古典学、古文献学、学术史、文化史等。发表学术论文60篇,个人学术专著两部。本文承蒙畏友萧旭教授提出宝贵意见,特致感谢。参考文献随文出注,文末不详列。详文参见,庞光华教授《论〈韩非子〉的民众观》,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21辑,.10。
提要:《韩非子》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在人性论上承袭《荀子》的观点,主张性恶论,进而主张依法治国,而不是以礼义仁爱治国。在《韩非子》看来,民众天生是自私自利的,并不向往美德;民众不服于仁义,只服于威权法律;民众是愚昧的,不能参与治国;民众的利益与国家政府的利益永远是对立的。世俗所赞赏的民众都对治国有害,世俗所嫌恶的民众其实都对治国有利。《韩非子》的民众观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流于片面极端。尤其是厉行法家思想的秦帝国败亡后,两汉的思想家总结秦帝国灭亡的教训正是其严刑峻法、刻薄寡恩。因此,两汉思想家几乎都对法家政治持批判态度。梁启超对法家政治的批判也很深刻。我国先秦的法家思想与现代世界的法治思想完全不是一回事。《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维护君权,为君王谋划;现代法治思想是以法律限制政府和执政者的权力,为民众谋划。因此,《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导致君主专制,而现代的法治思想却导致民主政治。
关键词:性恶法治民众愚民德教
庞光华教授《论〈韩非子〉的民众观》
《五蠹》又曰:“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无从识矣。……故微妙之言,非民务也。”
民众固难信服高深的学理,因此专门的哲学家、思想家、学问家的思想多不能为民众所理解和接受。
不是因为这些智慧不够深刻,恰恰相反,只是因为过于精深的智识,难以深入凡民之心。
政治家要的是教民众服从自己的意志,无法教人变聪明。
甚至《论语·泰伯》中,孔子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儒家圣人孔子也认为民众是不可理喻的。
先秦的道家有一种观念认为如果人民太聪明了,反而不利于治国。
《老子》六十章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多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而考《韩非子·扬权》:“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民人用之,其身多殃。”
《韩非子》这种思想明显是来自《老子》,这导致了法家的愚民政策。
《韩非子·解老》:“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此言表明人民是分不清是非的。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第十章《韩非子·反智》认为:“道家的反智是柔性的,法家的反智是刚性的,前者只代表个人观念的退化,后者则是对别人的强制。”
韦政通说《韩非子》有愚民政策的主张。《韩非子》主张愚民是很明显的,这明显是来自《老子》。
但《老子》和《韩非子》在谈到愚民的问题时,都是在讨论治国的方略,因此不能说《老子》的“反智、愚民”是柔性的,只有《韩非子》的愚民政策是刚性的。
二者都是刚性的,都是在为统治者谋划。
待续
庞光华教授《论〈韩非子〉的民众观》
参考文献
法家名著《商君书》有专门的《弱民》篇,这也是源自《老子》的治国理念。
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