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全国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174796.html《黄帝内经》有关养生的内容,当初都被学者们归于“摄生”类。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其实,如果寻根问底,摄生一词首出《老子》。所谓“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第五十章)。
黄帝内经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全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81篇,共约18万余言。其思想内核大致可归纳为10个方面:即阴阳五行说、藏象说、精气神说、经络学、病因病机学、病证学、诊法学、治则学、养生学及运气学。这里的“不遇”和“不被”都有“不直面”之意,引伸为“远离弊害”的意思。事实上也只有不面对或远离弊害,才能有助于养生。
黄帝内经中医养生
气血循行于经脉的时候从一定的门户出入,用过这些门户病邪也可以侵入体内。医生如不了解疾病的实际情况,怎么能了知道发病的根源呢?针刺的奥玄妙,关键在于运用疾徐的手法。医术低下的医生仅仅是固守四肢关节附近的与病情对应症状的穴位,而医术高超的医生却能观察经络气机,洞察其虚实变化,以找到正确的穴位来治疗疾病。经络气机的循行,是离不开腧穴的。由腧穴所表现出来的虚实变化是很微妙的。邪气旺盛的时候,千万不能使用迎上而补的方法,当邪气衰退的时候,千万不能用泻法来驱除邪气。懂得经络气机的运行变化,就能灵活地运用补泻的手法,而不会有丝毫的的差失;不懂得经络气机的运行变化,就好像似箭在弦上却没有发出一样。所以一定要掌握经气的循环往复的运行规律,才能正确地把握住针刺施行的时间。庸医对这些昏昧无知,只有明医才能体会到它的奥妙。正气去的时候经脉是空疏的,此为为逆,正气来的时候经脉是充实的,此为顺。明白逆顺的道理,就可以大胆地使用针刺而不用犹豫了。《黄帝内经》,《灵枢》1~18篇,主要讨论经络说、气血营卫以及针具、刺法等有关问题。中医学来说,筋络和气血循环是相辅相成,经常拉筋,五脏六腑也会跟着活动,更加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中医养生
中国古代文献中,虽然养生一词经常出现,但意义很不一样。例如,《荀子·儒效》有“以养生为己至道”,养生是指治理或管理生活;《孟子·离娄》有“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其词义是侍养活着的老人。拉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大众经络保健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人们不需要掌握专业的技术,也不一定使用专业的医疗器具,只需要熟悉人体经络的走向以及养生要穴的分布,用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动作,或是用手掌对症拍打相应的经络穴位,就能达到舒经活络、养护健康的功效。《庄子·养生主》两度出现养生一词,还是“庖丁解牛”寓言故事情节的结语和着眼点。它以一个厨师(疱丁)讲述宰剔牛肉(解牛)技巧的熟练经过,比喻在社会活动中应当趋利避害。文惠君听后若有所悟,说:“好啊!我听了疱丁的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这就是“养生之道”典故的出处。其实,这里的养生既不是讲医药保健,也不是指康复延年。而是宣扬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就是要“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只是顺便托出了保全性命,以尽天年的意思。
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气功js
健身气功,运动养生,易筋经,拉筋方法,“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通过修炼丹田真气打通全身经络的内功方法。易筋经,横担降魔杵,拉筋方法,气功锻炼方法,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次。少林易筋经横担降魔杵,易筋经,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拉筋,即是通过在人体的体重加上施力的起仰角度改变,把人体的体重转化为拉筋的力道,充分帮助人体全身筋脉拉伸舒缓。
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拉筋方法易筋经
中国古人认为,作为天地万物本源的气(或称元气),其具体表现即为阴阳五行,阴阳五行之气即是世界的基本结构。万事万物通过阴阳五行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内经》根据这一思想,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在内联系六腑、经脉、五体、五华、五窍、五志等,在外联系五方、五时、五味、五色、五畜、五音、五气等,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体宇宙观。这也是中医学有别于世界各国医学的主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