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荀况的辩说思想有很强政治性,其学说以政治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前言

从社会发展形态来看,荀况处于由诸侯割据向封建统一过渡的历史时期,他是为了封建帝国的统一而制造舆论、摇旗呐喊的思想家。所以他的主要兴趣在于巩固封建秩序和统一国家。因此,他的正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荀况画像

荀况对政治压倒一切的兴趣,对我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但是,荀况却极力维护王者制名

同时,荀况对政治压倒一切的兴趣,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的思想,在逻辑角度上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对我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关于王者制名这一问题,荀况表明制名原则,是和各阶层的劳动人民及一般的知识分子,密切相关的。其实,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表达习惯,才是知识形成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坚实的基础。

但是,荀况却极力维护王者制名,可见,一方面荀子认为一般自然事物,和社会生活事物的名称,是靠诸夏之成俗和约定俗成的。而另一方面,他认为政治、法律和部分伦理道德的名称,则是靠王者以及他所谓的知者,即为王者服务的知识分子来制定的。

荀子简介

另外,荀况认为制名的目的是慎率民而一焉,即谨慎地率领人民来达到一致。这样就方便王者来统治和奴役下层人民,最终达到老百姓们壹于道法而谨于循令,即统一于统治阶级的原则和法制,并且谨慎地遵守政令。这样事业就能长久,治理的天下就能达到极其完美的局面。

荀况在制名的作用问题上,坚持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他的辩说思想带有很强的政治性

所以他在制名的作用问题上,再三坚持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把明确贵贱的政治目的放在首位,辨别同异的认识目的则成了第二位。也就是说,当辨同异与明贵贱发生冲突时,辨同异必须让位于明贵贱。

这样,重视制名的政治作用,而忽视其逻辑思维形式的意义,逻辑概念就成了政治问题,即使逻辑思维形式正确,而如果与统治者的思想相违背的话,也会被斥责,从而被丢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古代逻辑的发展。

《荀况思想研究》

荀况的辩说思想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这表现为:其一,在辩说的作用方面,荀况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荀况认为人民很容易用正道来统一,以达到理想的治世,而不需要辩说。

荀况指出辩说是王业的开端,是君子用来对付乱世奸言的,他更多的是把辩说看成了政治治理的工具。同墨家把辩说看做永远需要的、认识事物和寻求真理的方法相比较,荀子对辩说作用的论述是狭隘的。

其二,荀况在对辩说原则的论述中,同样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实用主义。他提出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所以他认为辩说是人心对道的反映。但他不像墨家那样把道解释为一般原则,他说: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即道是政治治理的根本原则。

《荀子思想》

道、理、法的概念在荀况那里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在故、理、类的推理三原则上均渗透了政治的内容,而故和类都由巩固封建统治的礼义道法来统辖,所以类和故都要屈从于统治人民的道和理。

虽然荀况也提出了推类而不悖和辨则尽故,但他都没有就其展开具体的阐述,比较简略,而更多的是他关于类和故要服从于礼的论述,在他看来,如果言论不合先王,不顺礼义,即使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有理,也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所以,荀子在对辩说的原则的论述中,政治逻辑的原则是高于科学逻辑的原则的。

荀况在对琦辞怪说的认识和态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把辩说分成了圣人之辩、士君子之辩和小人之辩三种

另外,荀况在对琦辞怪说的认识和态度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所谓的琦辞怪说并不是完全的、纯粹的谬误和诡辩,其中也包含有合理的思想和科学的因素。另外,荀况把不符合当时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或与传统儒家思想不合的学说,都称为琦辞怪说,这在学术上是十分狭隘和片面的。

《荀子传》

荀况以儒家狭隘的观点为标准,把辩说分成了圣人之辩、士君子之辩和小人之辩这三种。就是说,圣人凡事不需要事先考虑和提前谋划,说出来的话就很恰当,写出来的文章就很有条理,并且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这显然是荀况对辩说状况的美化,是他理想中圣人的辩说。

预先考虑好,及早谋划好,尽管话说的不多,但足以让人听明白,同时辩说得致密、朴实,有条有理、符合实际,应对变化的措施广博而正义,这就是荀况所言的士君子之辩,代表了一般辩论的标准。

荀子简介

荀况主要是从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在对待名家、辩者思想学说的态度上,背叛了他自己解蔽的思维方法,犯了片面性的错误,断然否定了名家、辩者思想学说中合理的思想和科学的因素。他狭隘的阶级和政治偏见所导致的局限性,阻碍了其逻辑思维的发展,使得他的逻辑理论,没有完全成为一门以思维形式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科学。

荀况的逻辑思想是为其政治观点服务的,在他心目中逻辑是统治思想的工具,妨碍了他对逻辑科学的继续发展

总的来说,荀况的逻辑思想是为其政治观点服务的,他的局限性不在于他以学术为政治服务,而在于他出于政治上的实用主义。他是从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运用逻辑的,他所要追求的目的,并不是逻辑这门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而是统治阶级的迹长功成,治之极也。

荀子石像

在他心目中,逻辑是一种统治思想的工具,而不是一种以思维形式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这就使得他的逻辑思想,具有鲜明的统治阶级的烙印。另外,由于历史的局限,荀况缺乏必要的抽象能力,不能把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做出科学的区分。这是他混淆逻辑自身作用和运用,把逻辑看成是思想统治工具的错误见解的认识根源。

这就妨碍了他进一步去研究逻辑本身的一些重要问题,妨碍了他对思维形式的进一步研究和获得成就,从而妨碍了他的学派对逻辑这门科学的继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和压制了我国古代逻辑学的长足发展,我国古代逻辑的不发达,墨家逻辑的中绝,同荀况的得势和实施不无关系。

反思荀况逻辑思想的局限性,我们会发现这些局限性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荀况所生活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荀况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分子,必然要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他的思想,也是从统治阶段统一国家的需要所出发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荀子简介

总结

这样就导致了他的学说要以政治统治为主,以学术研究为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逻辑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先秦时期,辩证思准还正处于始发阶段,它的理论形态不可能完备,特别是它和形式逻辑的关系更是模糊不清。怎样来看概念的灵活性和概念的确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困惑着当时人们的头脑。本来,非此即彼和亦此亦彼两者在客观上是统一的,因而在主观上也不可能是不相容的。

参考内容来源:《荀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