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荀子儒家八派之一的掌门,教出最厉害的学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大诗人李白在《客中行》说“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大概,兰陵的美酒真的是琼浆玉液般的存在吧。

要知道,以往诗仙邀月对饮之时,没有花生米,没有猪耳朵,没有烤肉串,也没有烤全鱼,只要一盘皎如白雪的吴盐,就可以蘸一蘸雪花盐,嗦上一嗦,“持盐把酒但饮之”了。可见,现在人邀三五好友小酌几杯之时,盘盘碟碟的点上一桌子,不是真喝酒,而是假酒之名解嘴馋呐。

兰陵,一个富有诗意的地名。战国末期,群雄逐鹿、风云再起之时,兰陵,迎来了它第一任兰陵令,两鬓如霜、两眼写满沧桑,行遍天涯真老矣的荀子。

1.

荀子,后人尊称荀卿,大汉王朝之时,也叫孙卿。只因汉宣帝刘病已在从一个韬光养晦的乡下小子一举登上九五之尊之时,觉得刘病已这个名字没有眼观四海、胸藏八方的气魄,就给自己改名叫刘询。也是,一个穷小子叫狗子什么的无可厚非,真的高居庙堂之上了,原来的名字就不够雅驯了。只是,这下子,荀和询同音,犯了忌讳,也怪汉朝人不厚道,那么多同音字不用,直接让荀子姓了孙。

燕赵多义士,慷慨且悲歌。其实,荀子原本是赵国人,真真是慷慨悲歌的燕赵义士。只是,他人生的前五十年,真的就如风一样来去,没留下一片云彩,有点儿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

都说,盛世重文,乱世重武。也难怪,长平一战,元气大伤,风雨飘摇的赵国,如一叶浮萍,哪里还有文人墨客的一席之地呢。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人生进入第五个十年的荀子,大概是不甘心,自己满腹的锦绣文章到最后只能付之一声叹气。大概是,他想到了姜子牙,七十岁渭水垂钓得周文王的垂青,追随武王伐纣,牧野一战青史留名。怀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丝悲壮,在知天命的年纪,如鸿雁一般南飞而去。

2.

荀子其实还是有点儿书生气,有几分天真可爱的。如果真的追寻高堂广厦、肥马轻裘,真的追寻跃马食肉万里封侯,荀子应该去彼时已开启横扫六国、纵横华夏模式,冉冉升起的帝国之星秦国。

不过,荀子没有,大概,他还怀着读书人最后一点儿矜持,一点儿尊严。齐国于他而言,是读书圣地吧?

晓行渴饮,饥餐露宿,离家见月几回圆缺之后,荀子来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那时候的齐国虽然已有点儿日薄西山的败相,只是,远在海岱之滨,离秦国万里之遥,还是一副盛世的繁花锦簇。

临淄的最高学府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曾经的名士大儒如孟子、申不害、鲁仲连、邹衍、淳于髡……如群星般璀璨。游学至此的荀子,真的是如鸟飞蓝天、鱼游大海,从此,海阔随鱼跃,天高任鸟飞,他的精彩的后半生,开幕了。

3.

来到临淄游学的荀子,在淄水河畔,在稷下学宫,很快就和稷下学宫的名士淳于髡成了好友。谈天说地口才了得的淳于髡颇受齐王的器重,所谓爱屋及乌,荀子也似过了河津的鲤鱼跃过龙门,开始授课讲学稷下学宫。

寒来暑往,又是几度春秋。齐襄王登上王位之时,稷下学宫昔日的名士大儒大多已风吹花落随流水,一枝独秀的荀子,开始日边红杏倚云栽般平步青云直上,荀子也顺理成章地登上儒家八派之一的掌门宝座。

《史记》记载,荀子曾三次被任命为祭酒一职,祭酒就是负责皇家祭司天地祖先的官员,类似后来的礼部尚书。在天地君亲师的年代,祭酒是很重要的存在。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对,就是荀子曾经三次被任命为祭酒,换句话说,荀子也曾丢官卸祭酒一职达三次之多。细心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是,也只限于念经,一旦触动了利益集团的边边角角,你看他们还能容你念经了么?

都说事不过三,在第三次被罢免祭酒之后,荀子又如鸿雁般继续南飞,彼时,他不知道,此次南飞,让他真正流芳千古。

4.

大概是在稷下学宫那些日子,荀子老师桃李满天下,盛名远传四海,在他一路南下,越过山山水水,到达楚国之时,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对荀子的人品学问都欣赏有加,任命荀子为兰陵令,让暮年的荀子有一方安身立命之所。

此时,汝南上蔡县的李斯,正在郡县官衙里作小吏,一天巡查粮仓的李斯,看见粮仓里的一只老鼠,住在高高大大的粮仓里,吃着黍粟,优哉游哉。不禁感慨,人的高低贵贱就和粮仓里的老鼠一般,生在粮仓,就能过鲜衣怒马繁华着锦的生活啊。

不甘心灰头土脸、碌碌无为过一生的李斯,听说,一代鸿儒稷下学宫的荀子来到了楚国兰陵,就辞去小官,从汝南上蔡一路求师问道,到了兰陵。

这时候,志在天下,而落落不得意的韩国公子韩非,也闻荀子大名而来,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师徒三人,荀子-李斯-韩非,黄金组合横空出世。

5.

在兰陵求学的日子里,天分过人的李斯,遇上了更有天分的韩非,是他们的造化和福气。而荀子,在他黯淡的暮年生涯,能得到日后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宰相李斯为弟子,也是老天对他的厚爱,这是多少为人师者梦寐以求而求之不得的际遇啊!

只是,荀子不知道,他的高徒李斯,在日后辅佐千古一帝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之时,为了自己纡金曳紫的高官不受威胁,设计让韩非自杀于狱中;在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之时,不惜焚书坑儒。九泉之下,如果他的老师荀子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后来,秦二世之时,李斯被赵高设计,腰斩于咸阳东市之时,和他儿子说:他想再回上蔡,手臂擎鹰,骑马逐黄犬,却不能了。

我想,李斯其实是想起了他和王子韩非行则同舆、宿则同室,在荀子门下求学的日子了。年华似水,那些年再也回不去了,对韩非对荀子的愧疚,使得李斯就连对他们的想念,都再难开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