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泱泱齐风,八百载海内名都。齐国自姜子牙封国安邦以来,经历了长达年的历史发展,诞生了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曼婴、司马穰苴、齐威王以及孙膑、邹忌、田单等众多影响历史发展的人物,充实和升华了齐国的历史和文化,使临淄成为“钜于长安”的东方名都。
齐文化是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之一
齐文化存在的时间,一般是指从公元前年(约)姜太公封齐建国开始,至公元前年田齐为秦所灭结束。从文化渊源角度,又可上溯至距今0多年的东夷文化时期;从文化影响角度,则可下延至西汉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止。
齐文化是一种崇尚改革开放、追求务实创新、主张以智取胜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光彩夺目的文化瑰宝。两周时期的齐国,与古希腊大致处于同一阶段,她们各具特色,交相辉映,可称得上是古代世界东西方两颗璀璨的明珠。而八百年齐国故都临淄,作为齐文化发祥地和中心,更是久负盛名。周至汉时期,临淄是最大的工商业都市,为最重要的冶金、纺织、制车、制陶、漆器制作、铸镜、手工业科技中心和海盐、丝绸贸易最大集散地,有“东方古罗马”的美誉。
齐文化的源头可追溯至东夷文化。东夷族同华夏族一样,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40万年前的沂源猿人与北京周口店猿人几乎同一时期,创造了丰富的旧石器文化,可以说是东夷文化的源头。东夷文化从距今年开始,依次经历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阶段。按照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考察文明起源的四大因素(文字、城市、金属器具、礼仪)来加以科学审视,可以断定,东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而淄博、临淄文化源远流长,根基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影响
一、齐桓公称霸的影响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称霸,在春秋文化史上有三大贡献。一是给齐国带来了半个世纪的繁荣稳定,奠定了齐国成为东方大国的基石。二是促进了夷夏文化、各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三是北征戎狄,目的是为了遏制北方落后民族对中原先进文化的掠夺性破坏,这是统一中华民族的一个步骤。
二、稷下学宫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基础。
战国诸子学术的繁荣,是先秦思想学术文化臻于极盛的重要标志,是传统思想的源头,是文化之根所在。而其发展之中心区域即在齐鲁之地。尤其是齐,影响甚大。诸子各家及其代表人物,多半出于齐或受齐之重大影响。儒家的孔孟,虽是邹鲁之人,但都与齐国关系密切。孔子在齐十三年,孟子在齐二十二年。荀子虽是赵人,但年十五即游学于齐之稷下,曾三为祭酒,最为老师,其学术亦成于齐国。道家的老、庄,虽然也不是齐人,但其思想源出姜太公对商代伊尹的继承。特别是先秦道家的重要一派——黄老之学的形成和发展,则主要是在齐国稷下完成的。
法家与齐国的关系更是源远流长,甚为密切。学术界多有论者提出:法家与兵家同渊源于姜太公;而管仲则是春秋时期法家的先驱人物,齐法家(管仲学派)直接影响了荀子,直至法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学生韩非和李斯。另外,战国阴阳家之代表人物邹衍是齐人;名家之公孙龙曾游齐之稷下,而尹文、田巴等名家学者,则都是齐之稷下先生。由上述可知,齐国稷下学宫作为战国学术文化中心,百家争鸣作为中华民族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在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齐兵学的影响
兵学发达,为先秦文化的一大特色,其辉煌成就多是齐人所创。古代有十大兵书,先秦时代就有六种,即《六韬》、《司马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而前四种皆为齐人所著;北宋神宗年间,官修《武经七书》亦将《六韬》、《司马法》、《孙子兵法》列入其中。《管子》、《荀子》、《鲁连子》等书中都载有重要的兵学内容。齐人中的军事家,除享誉世界的孙武外,象姜太公、管仲、司马穰苴、孙膑、田单,乃至田忌、齐威王都是卓尔不群,照耀军事史的人物。
四、齐文化对西汉时期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齐文化对西汉前期全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成于齐国稷下的黄老之学,成为汉初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就是黄老思想指导下的产物。二是齐地学者对汉代政治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刘邦重用齐儒叔孙通制朝仪,反映了齐地经学之盛;汉惠帝四年“除挟书律”后,经学传授复盛,一时大师云集,其中多为齐人,几成垄断之势。
五、齐文化与鲁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全国中央集权大一统下的统治思想,从此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干。独尊儒术不仅是鲁文化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齐文化通过对儒学的巨大影响,走进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位置,说齐鲁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从这个角度讲的。
六、齐文化是道教的重要来源
道教产生于汉末,是唯一产生于本土的宗教。其思想的主要来源有五个,都与齐文化密切相关。
道教的思想来源之一是古代的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其直接来源是齐地文化中的八神崇拜。来源之二是战国秦汉时期齐、燕的神仙传说和方士方术。来源之三是楚地的老庄之学和齐地的黄老之学。来源之四是齐地的阴阳五行学说。来源之五则是古代医学,而齐地医学最发达,我们现在使用的“病历”,是淳于意发明的。
临淄是早期历史最繁荣的商业型大都市
春秋时期的临淄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城市之一,更是当时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商业型都市。据《战国策》和《史记》记载,临淄居民多达7万余户,家家富足殷实,无不吹竽鼓瑟、敲筑弹琴、六博蹴鞠、歌舞欢娱。临淄街道上车毂击、人肩摩,处处物丰人足,志高气扬的景象。
西汉初年的临淄仍然是全国闻名的城市。临淄有户10万,人口不下50万,临淄城每天“市租千金”。居民富足,“巨于长安”,被称为全国最富庶的地方。
汉朝有“五都”的称号,临淄是其中之一,因此有“西有长安,东有临淄”的传统称誉。
齐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悠远绵长的文化之一。以务实求功为用的齐文化作为华夏民族众多地域文化的重要的一支,它的尚武精神和对海的神往、对乐舞的喜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齐文化中影响历史的人物
齐文化创始人,开国之君姜太公,提出“尊贤尚功”的用人政策,实行“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的富民强国之术,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政治方针,使“少五谷而人民寡”的齐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的东方大国。
中兴之杰,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和孔子誉仁的管夷吾,可谓君臣知遇,风云际会。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富国安民、选贤用能、礼法并用、尊王攘夷等治国思想,从而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
春秋贤相晏婴以其勤政廉洁、俭朴务实、灵活机智而闻名诸侯,以至司马迁感叹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忻忻慕焉”。
“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齐威王,更是励精图治,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其整顿吏治、养才用治、以人才为宝、悬赏纳谏等举措,使齐国称雄于诸侯。
司马穰苴、孙武、孙膑等则堪称齐国军事思想的代表。他们不但在世立下赫赫战功,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财富。这些军事著作充分体现了齐兵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战略、战术并重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及“以仁为本”的“与众相得”、“择人任势”的战争观。
司马穰苴,《史记》不仅称赞其“文能附众,武能威敌”,而且他辕门立表斩监军庄贾的事迹被后人传为治军史上的一段佳话。“其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军事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代军事家和指挥员。
被誉为“东方兵家鼻祖”的孙武对战争更有精辟的见解。将军事放到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等矛盾关系中去考察,提出“奇正相生”,创立并奠定了古代军事学的唯物论基础。而他的“未战而庙算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以及因势利导、以逸待劳等战略战术思想,为后人广泛采用,且百试不爽。正因为如此,其著述在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此书七世纪传入日本,十八世纪后又被译为法、英、德、捷、俄等语种,在世界军事界产生广泛的重视。即使现代,《孙子兵法》仍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孙膑,孙武之后世子孙,田齐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明确主张“战胜而强主”、“举兵以绳之”等以战争解决问题的思想,强调创造有利于己的作战态势,以奇制胜,讲究灵活机动,主张具体分析敌我双方的条件及天时、地形,以采取不同的战法。其著述《孙膑兵法》,由于所含的军事思想独到深刻,虽历经千余年的湮灭,但在本世纪70年代复现于世后,很快地形成研究孙膑军事思想的高潮。
作为齐国历史上博学多才的思想家,多出在稷下学宫的繁荣时期。稷下学者多时达数百千人,囊括先秦十家九流。稷下之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黄老学说、儒家思想对古代思想产生的影响尤为深远。邹衍等人的五行学说不仅在当时的思想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而且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正是为数众多的留名青史的齐文化杰出人物在勤政安民、富国强兵、尊王攘夷、争霸称雄的实践活动中,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才逐渐形成了具有变革性、开放性、务实性、多元性、智慧性、开明性、思辨性等诸多鲜明特色的齐文化,并使其在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作者/来源:淄博文旅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