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子思和黄老学派的渊源从战国楚简五行 [复制链接]

1#

黄老之学,曾经兴盛于战国到秦汉时期,历来认为属于道家。

子思,则是孔子的嫡孙,历来认为是根正苗红的儒家子弟。

然而,子思实际上却和黄老学派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这一切,还要从荀子和《五行》开始说起。

一、荀子的指控

荀子对于子思和孟子,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批评。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柯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非十二子》

荀子对于子思的批评,主要在于他不仅“按往旧造说,谓之五行”,还把这些五行学说誉为“先君子之言”。

那么,子思所称引的先君子之言,到底是什么内容呢?

从郭店楚墓出土的《五行》告诉了我们答案。

这篇打着明显思孟学派烙印的古文,毫无疑问就是子思所作的《五行》。

二、黄帝和老子

黄老学派,顾名思义与黄帝和老子有关。

虽然老子的传说很多,他的身份扑朔迷离,但总归应该是个真实的人物。

黄帝却是神话里面的天神——更确切地说,黄帝是北斗之神。

黄帝名轩辕,北斗黄神之精。——《河图始开图》

北斗之神黄帝,居于天极中宫,又名太一。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史记.天官书》

由于老子尊崇黄帝,所以其学说中对于“太一”非常推崇。

郭店楚简中的战国版《老子》,除了有不少今本《老子》的内容,还有一篇《太一生水》,可证明这是黄老学派的作品。

《庄子》也说,老子之学以“太一”为主。

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所以,老子所推崇的太一,实际上就是位于中宫天极的北斗之神——黄帝。

三、黄帝与五行

传说中,黄帝创造了五行。

昔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史记.历书》

实际上,如果我们知道黄帝就是北斗,这个传说的真实内核也就明显了:

古人是根据北斗来划定五行的。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史记.天官书》

所以,“五行”的初始含义也就很清楚了:它就是东南西北四方,加上居于中宫的黄帝。

巧的是,古文里面道家的“道”字,写法正好是在五行的“行”字中间加上一个“人”。

这个“道”字里居于五行之中的“人”,毫无疑问就是道家所尊崇的太一——黄帝。

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

四、子思《五行》与黄老

战国时传说,孔子曾经向老子讨教。

不论这个传说是否真实,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

子思肯定学习过老子的著作。

郭店楚简中的《老子》和《太一生水》,与诸多思孟学派的作品放在一起,这里面就有子思作的《五行》。

毫无疑问,子思“按往旧造说”写成的《五行》,必然是黄帝所造、老子所传的五行。

子思的五行,是仁义礼智圣,分别对应东西南北中这五行。

郑玄在注子思的《中庸》首章“天命之谓性”时,也用子思的五行学说来解释:

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智,土神则信。

由此可见,子思的五行学说,必然是从老子处学来的。

五、《周易》与黄老五行

我们一再强调,《周易》是战国时期才写成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子思。

所以,《周易》的上经一开篇第一卦,就是以太一北斗来命名——《建》卦的建,就是北斗的斗建之意。

《周易》的上经第二卦《巛》,同样是黄老道家“顺斗极”思想的延伸,突出强调了北斗的训命功能——北斗为黄帝,人君之象,主发号施令,教训万民。

《周易》的下经第一卦,同样也是用太一北斗来命名的——《咸》卦的咸,就是北斗斗魁的别名——咸池!

《周易》的下经第二卦,同样也是用太一北斗来命名的——《恒》卦的恒,又写作极,就是天极、斗极之意,同样也是北斗的别名!

更巧的是,《周易》开篇的元亨利贞四字,历来就被人们理解成仁义礼智四德,与子思所倡言的五行之德,只少了中宫之德!

这个缺失的中宫之德,就是“土神则信”的“信”,也就是子思作强调的“诚”,还是《周易》所说的“中孚”!

本文为抱雪斋读易笔记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