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出言诡辩非君子,见利欺心定小人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刘云涛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zhiliaowuqu/m/43747.html

启予国学《修身格言》

出言诡辩非君子,见利欺心定小人。——《春柳莺》

张口就强词夺理不是君子;看见利益就昧起良心一定是小人。

君子和小人这两个词语,并没有固定不变的定义,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人看来,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是同等的,文化修养高,就是道德修养高。所以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就有了道德修养上的差别,经过长期演变,君子就代表有道德修养的人,小人就代表没有道德修养的人。

如今我们谈论君子与小人更多体现在道德修养上,因为儒家认为道德修养可以成就人的社会地位。这就如《大学》所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儒家修行方法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所谓诚不同于我们今天说的信,诚是指对自己的,信是对外面的。诚就是要做到不自欺,儒家的修行从格物开始,格物的前提就是要做到诚意正心。所以诚在儒家修身过程中是很关键的。《大学》讲诚就是要做到不自欺,真诚的面对自己,这样才能达到省、察、克、治的目的。不能真诚面对自己,凡事都去找借口、找理由,埋怨别人,这就是道德的缺陷,就如同我们说的小人。

个人的利益、欲望是蒙蔽人心的首要因素,所以儒家历来非常重视讨论应该如何对待义与利。孔子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义的方法获得富贵,对孔子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那样遥远,那样的不切实际。但如果是用符合义的方法获取富贵呢?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但如果二者可以兼得呢?义与利任何一个都是无法消除的,就是尧舜那样的圣王也不可能让百姓抛弃欲和利,关键在于,不要让对利的追求妨碍到义。

从修身的角度说,不放纵欲望,使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达到对心产生蒙蔽的程度,就符合“义”了。如果仅仅以追求物质利益为出发点,你会发现,利益永远在你的正前方,不论你怎样努力奔跑,永远也追不上它;如果你以追求道义为出发点,你会发现,利益就在你的脚下,垂手可得。所以荀子才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将义放在前面、将利放在后面的人一定会获得荣耀;反过来将利放在前面、将义放在后面的人,就是自取其辱了,也就是小人的行为。

作者:启予弟子张立志天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