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多少钱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在中国远古时代,曾经有“万邦”“万国”的说法。随着私有制产生,各个部落、邦族之间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群体,如何处理各个氏族、部落、邦族之间的关系,避免大的流血冲突,古人很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尚书·尧典》中提出的“协和万邦”政治理念、《周易·乾卦》提出的“万国咸宁”思想以及《周礼》提出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思想,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这几句话的基本含义是要表达这样一个思想:各个邦族之间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大家庭,所以要和谐相交、和睦共处。
协和万邦、万国咸宁、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的政治理念成为春秋战国以后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孔子就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姊妹,都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应该团结一致,和谐相处。孔子还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主张以文德感化外邦,以德服人,反对轻率地对他国诉诸武力。墨子也主张“兼爱”“非攻”,认为社会上出现的一切矛盾冲突,都是由于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结果,反对那些以攻伐为目的的不义战争。孟子更是在提倡王道仁政的基础上,反对霸道,反对不义之战,提出“仁者无敌”“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主张“以德服人”,因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靠武力靠战争,永远无法让人信服;只有以德服人,施行德政,对内“制民恒产”“取民有制”“省刑罚,薄税敛”,对外“以德服人”,以王道对待邻邦,就能取得“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的理想效果。荀子也提倡“群居和一之道”,让群居者在一起相处得非常和谐美满。可见,主张邦族、诸侯之间的和平共处,以邻为善,反对“以邻为壑”,反对用武力征伐他国,掠夺他国土地和人民,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处理邦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把这一理念放在世界视野中来看,其实就是如何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说,“协和万邦”“万国咸宁”思想就是传统“和谐”思想在处理民族关系、国家关系方面的重要表现。如何彻底消除战争威胁,进而实现持久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千百年来苦苦追寻、梦寐以求却又难以实现的梦想。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缔造和平,强权不能确保安全,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只有增进互信,平等协商对话,而不是对抗对立,才能实现普遍而持久的世界安全格局。“和谐世界”“和谐亚太”等思想的提出,就是在充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思想以及协和万邦、万国咸宁、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思想基础上对如何处理世界各国关系准则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对少数霸权主义国家试图任意摆布玩弄支配其他主权国家、肆意挑起争端与战争的一个积极回应,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社会仍然具有重大思想价值和现实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评价。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一个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不能搞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的方式予以解决。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应该更加重视对话合作,重视沟通交流,重视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问题。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两大命题,中国传统的协和万邦、万国咸宁思想在当今世界仍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