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其人其文浅评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母是我华夏的一位伟大的母亲,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为了教育孟子,孟母三迁,后人把她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位居“贤良三母”之首。孟子师从子思之门人,子思的父亲孔鲤,孔鲤是孔丘的儿子,可见学的根红苗正儒门正学。
孟子思想的核心,讲的是义,有义的人,就是大丈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春秋时期,礼乐崩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时,儒家出世,到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朝秦暮楚,合纵连横”,这时,法家出世。“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法”,故老子贵道,孔子贵仁,孟子贵义,荀子贵礼,韩非子贵法。失道亡德,礼崩乐坏,仁已不存,那么义不可再失。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守道人,以一个义来对抗整个崩坏的社会。他觉得,一个人如果不讲义,跟禽兽有什么区别呢。他喜欢骂别人是禽兽。
韩愈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可谓是孟子的千年知己。“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对孔子的仁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孟子的“四端”说既是对统治者的热切呼唤,又是对独夫民贼的激烈批判,提倡仁政,反对暴政,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不绝如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杨朱主张“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取天下一毛利己,亦不为也”,讲的实际上是市场经济的交易规则,市场经济讲究的是公平、公正。一切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不存在拔谁的毛利天下,拔谁的毛利自个儿的问题。墨家主张的兼爱,类似于基督教的博爱,“爱人如己。”在政治领域,就应该推行兼爱的原则。政治人物掌握的是公共的权力,不是私人的财利。如果是私人的财利,你想先照顾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没有问题。但如果是公权力,政治人物凭此先照顾自己的亲属,就不对。所以墨子是对的,作为个人如同雷锋精神,作为团体如同共产主义精神。
《礼运》中的“大同篇”被很多人认为是儒家思想,实际上是墨家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儒家讲仁爱,仁爱讲的是等差之爱,由我为圆心,不同半径画N个同心圆,第一圈是父母,第二圈是兄弟姐妹,第三圈是邻里乡亲,如此由近及远,推之于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话,在自己家里可以,掌握公权力的人很容易以权谋私,孟子对扬墨的批评是不对的,对高风格不表扬,不提倡倒还罢了,一般的人做不到,只能说人家是英雄,是神,不能说人家是禽兽,以仁义为名,唯我独尊,党同伐异,强词夺理,语言暴力,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原文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以礼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经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则不得食,--则将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尽,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日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变为乌获而已矣。
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馀师。公孙导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已谈笑道之;无他,疏之也。
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已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曰:《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
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宋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
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何必曰利?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朱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
为其不成享也。屋庐子悦。或部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
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
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秒吞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
君子之所为,众人因不识也。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
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是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性载书而歃血。初命曰:为所欲为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曰:敬老兹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
长君之恶,其罪恶小。逢君之恶性循环,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曲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曲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觳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悟,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无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今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有知虑乎?曰:否。多闻识乎?曰:否。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限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进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予既已知之矣。
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土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诌而庚之人至矣。与谗诌面庚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
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狐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变可受也,免死而已矣。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盘骨,儿其体肤,空管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难与共,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