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41211/b7urkqb.html《解蔽》,出自《荀子》,是荀子本人对认识来源,以及认识发展过程的哲学论文。
在《解蔽》一文里,荀子认为,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常常会因拘于道的一个方面,而对事物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所以,他提出认识事物要以「道」为标准,还指出认识「道」,需要依靠「心」。
本文选取《解蔽》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大多数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犯的毛病,
就是因被偏见蒙蔽而不能明白全面的道理。
点评:荀子认为,很多人在认知的过程中,常犯的毛病就是不能全面认识事物中的道理。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心灵受到了蒙蔽,不能以大道作为标准。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天下不存在两个大道,
圣人对大道也没二心。
点评:在荀子看来,不合大道,就是偏见,世上不存在两个大道。正如体道的圣人,只有一心,不会有二心。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况于使者乎!
如果不用心,
就是黑白摆在面前也看不到,
雷鼓在一旁作响,也听不到,
更何况,是心灵被蒙蔽了啊!
点评:荀子认为,当时有些人为了推广自己的学说,不顾是否与大道相合而自以为是。所以,要辨别这些学说真或假,就要用心。使心灵不被蒙蔽,问题可解。
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任何事物都有差异,
有差异就会有蒙蔽,
这是人们共同的毛病。
点评:在荀子看来,欲望可以产生蒙蔽,厌恶可以产生蒙蔽,疏远可以产生蒙蔽,亲近也可以产生蒙蔽。而产生蒙蔽的原因,是因为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差异。
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了解贤人,就叫做明智,
辅助贤人,就叫做才能。
勤奋努力,幸福就长久。
点评:荀子认为,若心灵不被蒙蔽,就能了解贤人,就能辅助贤人。而且,在人生的路途上,勤奋努力,收获长久的幸福。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
墨子是被实用蒙蔽,而不知道礼仪;
宋子是被人情蒙蔽,而不知道情欲;
慎子是被刑法蒙蔽,而不知道贤能。
点评:「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提倡「兼爱」「非命」「非乐」等主张,和儒家提倡的仁义、礼仪针锋相对。
「宋子」是战国时期宋国人,曾提出「情欲寡」「见侮不辱」等思想主张,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
「慎子」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学术思想芜杂,是法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申子是被权势蒙蔽,而不知道才智;
惠子是被言辞蒙蔽,而不知道实用;
庄子是被天道蒙蔽,而不了解人道。
点评:「申子」即申不害,战国时期郑国人,曾任韩相十五年,主张法治。
「惠子」是战国时期宋国人,曾出任梁惠王的国相。提出「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合同异」等思想主张,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人,早年生活贫困,曾经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晚年以著述为主,不愿做官,拒绝了楚威王聘为国相的要求。
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
大道的本体是永恒的,
而且能穷尽一切变化,
一个方面不能概括它。
点评:荀子认为,正如墨子因为受实用蒙蔽,而不知道儒家礼仪的妙用一样。那些流行一时的学说,往往因不能了解道的全貌,局限于道的一方面,对外迷惑了别人,对内混乱了自己。
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
不拘于欲望,又不拘于憎恶;
不拘于开始,又不拘于结果;
不拘于近处,又不拘于远处;
不拘于广博,又不拘于浅显;
不拘于古代,又不拘于现代;
而又能把各种事物都摆出来,
心中有一个统一标准去衡量。
点评:在荀子看来,圣人知道人们在认识上的毛病,了解导致这种毛病的根源。所以,能够将各种事物都摆出来,不拘于一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它们。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
人怎样才能了解道呢?答案是:就是用心。
心怎样认识道?答案是:虚空专一而宁静。
点评:荀子认为,用心才能解道。不用心中所储藏的知识来损害将要接受的,叫作虚空。不让之前的事物认知妨害将要认识的,叫作专一。而不被胡思乱想所扰乱,叫作宁静。
¥20儒家经典系列书籍孝经荀子孔子家语传习录国学经典中华精粹书荀子..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75.7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