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大变革时代,出现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而在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四大显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很多人都以为儒、道、墨、法的成员是泾渭分明的,但道家、墨家、法家的很多代表人物却都曾经是儒家弟子。
比如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早年是儒家弟子,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早年师从裘氏学儒,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悝是“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的再传弟子,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儒家先秦三巨子之一的荀子的学生。那么道家、墨家、法家的很多代表人物为什么都曾经是儒家弟子呢?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网上有不少人都将“诸子百家”当成了教派,好像“诸子百家”之间都不共戴天一样。但实际上“诸子百家”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都只是学派而已,组织度最高的墨家也是如此,“诸子百家”之间的人员往来是很自由的,先秦四大显学的思想理论也有很多相同点。
在“诸子百家”的四大显学(儒、道、墨、法)中,儒家的思想理论是包容最强的,也是与其他三家显学相同点最多的,比如儒家和道家都认同“道”,儒家和墨家都认同“爱”,儒家和法家都认同“治”等等。先秦的儒家弟子比较容易接受其他学派的思想理论,甚至成为代表人物。
另外,儒家从孔子开始就非常重视教育,孔子因此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在教育弟子的方面,儒家对另外三大显学几乎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儒家在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控制了大部分的基础教育,导致人们要先依靠儒家的教育成为知识分子后才有可能研究其它学派。
综合来讲,儒家与其它学派的思想理论的互通让儒家弟子比较容易转变为其它学派的弟子,而控制了大部分基础教育的儒家更是成为其它学派的天然“预备队”。于是道家、墨家、法家的很多代表人物都曾经是儒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