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完善自己;他曾经培养出韩非和李斯两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儒家重要人物之一,且自成一说,但不是孔子,不是孟子;他还写下了千古名篇《劝学》;没错,他就是荀子。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探讨人们为什么要学习?应该以何种态度进行学习?在这里,《劝学》给出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劝学》是一篇说理性极强的文章,但是读起来却并不枯燥,这是为何呢?因为文中没有长篇大论,没有使用难懂生涩的语言为我们讲述学习的道理,句子都是短小却又充满灵动之感,通过形象的比喻来阐明了学习的道理。如“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文中另外一个亮点便是荀子通过观察和描写身边极为平常之物,来间接告诉我们学习的必要性。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本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一种颜料,加工之后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经过寒冷凝结而成,但是比水更为寒冷坚固。实际上,荀子这是在告诉我们学习的结果。人通过学习,便可以发掘自己无限的潜力,最终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可见学习对于生活和性情的改变起着本质的作用,可谓是一语珠玑万古新,言近旨远见真淳。难怪连北宋大文豪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性本恶,正如有的人好吃懒做不学无术,有的人天生浮躁不安,这是天性使然,但是我们究竟如何改掉身上这些坏毛病呢?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成为品德高尚而至善之人。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凡历经过考试的人都有过临时抱佛脚的心里,或者是填鸭式的学习,使得人都喘不过气。在这里,荀子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正如文中所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匹骏马一跃也不过十步之远,而一匹普通的马拉车走上十天,也能到达目的地,归根结底在于持之以恒,正如龟兔赛跑一样。再如我们用刻木头,如果刻刻停停,三心二意,那么连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即使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功。可见,人的成功需要有愚公移山之志。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能通过借助外力和日积月累方能成功。所以我们初识一个人,通过他的言谈举止和说话方式便大致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修行和品质,一个人的涵养和气质通过读书是可以改变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唯有学习,且是终身学习,方能感悟人生之大美,达到人生之至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