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文齐鲁荀子公开课杨国荣学习靠积累,君 [复制链接]

1#
关爱白癜风儿童 http://nb.ifeng.com/a/20190603/7484284_0.shtml

8月10日上午,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承办的“荀子公开课”第七讲在大明湖畔奎虚书藏楼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杨国荣应邀作了题为《荀子的荣辱观及修身》的讲座。

荀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对荣辱有深刻的论述。《荀子》三十二篇中有一篇题目即为“荣辱”。《荣辱篇》及其相关的其他文章,分析论述了荣辱观所属之哲学范畴,人们自取荣辱之道及其表现,荣辱观之实质及错误的荣辱观之由来,确立正确的荣辱观之根本途径。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杨国荣教授表示,从孔子开始,儒学对修身便十分注重,而修身过程又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儒学演进中的重要人物,荀子也延续了这一修身与“学”相联系的传统。

《论语》的首篇为《学而》,其中开宗明义便突出了“学”,《荀子》的第一篇则是《劝学》,其中首先提到的,也是“学”。

概要而言,荀子之论“学”,主要通过何为学、为何学、如何学等问题的讨论而具体展开,其内在之旨,则是“学”以成人、“积”以成“圣”。“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持续不断,不可一蹴而就。

荀子说,人的食欲、衣欲、行欲、财欲是无止境的,而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所以要“长虑顾后,节用御欲”。

按荀子的理解,具体的修身过程又涉及性与情的关系。荀子所说的“人之情”,同时表现为人的自然之性。自然意义上的欲望和前思后量意义上的理性思虑在人身上兼而有之。正是理性的思虑,使人超越了单纯的感性欲求,趋向于更为合理的取舍。通过习行与习俗的互动而修身以成就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自我能力和外部条件等多重因素。

杨国荣教授表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要把“道”内化为个人的“德”,做好君子的修身之学,给在场听众以诸多启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九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