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奉上标题中问题的答案:成语“道而不径”中,径的意思是邪路、小路的意思。然后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讲《说文解字》“彳”部的一个汉字“徑”。“徑”字在年的《简化字总表》中列为“径”字,径又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列的常用汉字,因此,今天的“徑”字属重点汉字,要注意记忆,其详情如下:
徑(径)。读音有两个:
(一)jì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步道也。从彳巠声。”形声字。关于声部“坙”的理解,文字界有争论。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是水脉,郭沫若等认为是织机上的纵线。这个争论现在一般以郭沫若的论断为准。坙字在金文时候已经出现,一般认为是“经”的古文写法。如图:
(古文坙和《说文》的径)
径的本义是小路。关于这一点,文字学家们意见比较统一: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步行之道,谓异于车行大路。”徐锴的《说文系传》:“小道不容车,故曰步道。”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谓人及牛马可步行而不容车也。”意见统一,就是过不去车的小路叫径。
(小径)
《玉篇·彳部》:“彳,小路也。”比如《论语·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行路不走小道(说明澹台灭明的品行端正)。又比如《史记·高祖本纪》:“前有大蛇当径。”就是有条大蛇挡在小路的中间。这是汉高祖斩蛇起事的传说。
(汉高祖斩蛇像)
径在本义之外,还有其他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走小路;走近路。《广雅·释诂二》:“径,邪也。”比如《老子》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路非常平坦,可是人们还是喜欢走(崎岖)小路。又比如《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司马贞《史记索隐》:“言酒后放徒,夜径行泽中,不敢由正路,且从而求疾也。”实际是逃亡路中,选择行经大泽。再比如《礼记·祭义》:“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郑玄注称:“径,步邪趋疾也。”每抬一次脚都不敢忘掉父母,所以走路的时候选择走大道而不走邪径。这里的径,是邪路的意思。后来,“道而不径”发展成为成语,指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比喻立身行事要走正道,不走邪路。
(2)泛指道路。比如《楚辞·招魂》(宋玉或屈原):“皋兰被径兮斯路渐。”王逸注称:“径,路也。”江边被兰草铺满,何处是路看不清楚。
(3)迹。《广雅·释诂三》:“径,迹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4)行。比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昔赵衰,以壶飱从径,馁而弗食。”杜预注称:“径,犹行也。”以前赵衰用壶盛饮料并携带了食物与您同行,饿了也不去吃它。当时的晋文公还在流亡路上。
(流亡中的晋文公)
(5)疾速、快捷。比如《荀子·修身》:“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杨倞注:“径,捷速也。”大凡理气养心的方法,没有比尊循礼义更快捷的了,没有比得到良师更重要的了,没有比一心一意地爱好善行更神妙的了。
(6)直径。《周髀算经》卷上:“此夏至日道之径也。”赵婴注称:“其径者圆中之直者也。”就是圆的直径。直径指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如图:
(直径与半径)
(7)长。《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又比如《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马街)东西抵山,共径十五里,南抵山,北逾江,共径一百三十里,平坞之最遥者也。”都用这个意思。
(8)径直;直截了当。《集韵·径韵》:“径,直也。”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彳部》:“径,戴氏侗曰:‘小道径达,故因之为径直之义。’”小路可以直接到达,所以有径直的意思。比如屈原《楚辞·远游》:“阳杲(音gǎo)杲其未光兮,淩天地以径度。”洪兴祖《楚辞补注》:“径,直也。”曙光初露天未大亮,越过天池径直朝前。又比如《汉书·枚乘传》:“石称丈量,径而寡失。”颜师古注:“径,直也。”用石来称用丈来量,径直简便而又少有差错。这个意义跟第一项意义有引申关系。如图:
(那小孩径直跨过了护栏)
那个小孩子径直跨过了护栏(抄了近道,过马路也直截了当)。
(9)用作副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即”。比如李白《月下独酌》其三:“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再比如苏东坡《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三杯卯酒人径醉。”都是用的这个用法。
(王子武《月下独酌图》)
(二)jīng。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用法有两个:
(1)取道;经过。《集韵·青韵》:“径,行过也。”比如《战国策·秦策五》:“燕者必径于赵”从秦国到燕国必然经过赵国。再比如《汉书·张骞传》:“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张骞从匈奴经过。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2)南北为径。比如张衡《西京赋》:“于是量径轮,考广袤。”李善注引薛综曰:“南北为径。”
径的小篆写法如图:
(径的小篆写法)
(之,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