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荀子经典名篇劝学,如果读懂了,按照做 [复制链接]

1#

荀子上承孔子和孟子,下接韩非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对儒家的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孔子一样,他也有一部纪录言行的《荀子》在后世中广为流传。而《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被节选进入语文课本,要求全篇背诵堪称经典,我们按照高中语文的删减版来分析,从中获得力量。

“学不可以已”,学无止境。

这是开篇第一句话,开门见山,申明作者的观点。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不能随意停下来的。荀子借君子的口,来亮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力更强,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和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关系非常大,这个观点不仅仅对广大学子,对任何人都有劝诫作用。“学不可以已”是一个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座右铭。

其实我们人生在世,一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能局限于学生时代,社会飞速发展,需要学习的太多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后天的学习首先能提高我们的能力,这是荀子的说法,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是什么让“它们”比“前辈”还要优秀呢,那就是不断的进取,不断的学习,简单明了的比喻让深刻的道理浅显化。

后天的学习还能改变自身,笔直的木材通过加工都可以制成圆滚滚的车轮,还有什么不可以改变的呢?人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就好像普通的木材经墨线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会锋利很多。

这个“受绳”和“就砺”是艰苦的打磨过程,就好比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艰难苦痛,咬牙过去了,就会是另一番天地,“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这是典型的学习改变命运的观点。现在有一种论调“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有人对此表示质疑。而根据荀子这段话的观点,毫无疑问地说,无论在什么时候,努力学习都是改变命运的一个手段,至少可以提高生命的质量。

不谙世事的孩子,都爱拿个别的学习经历不多,事业有成的名人津津乐道,但是过来人都知道,那毕竟是少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少时的疯狂和放纵,带来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

而努力读书,努力学习则是给自己的未来提供一个选择的权利,多一份不被别人安排的自由,有成就感有尊严快乐地去学习和工作。而不是为了吃口饭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向上进取的敲门砖必然是通过努力学习获取的。

这些道理虽然距离现在很多年,但是依然适用。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要想学习一样的东西,自己苦思冥想半天不如看一两本专业书来得快,利用前人的经验,比自己闷头苦干要有效的多。杨绛曾经说过,人们大多数的问题,是因为读书少而想得多。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人和人的资质差别不大,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资源,利用外物。

就好像登高远望一样,就好像文中提到的顺风而呼,就像行千里路借助车和马,就好像横渡江河借助船只,努力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通过学习这种外力才会产生质的变化。登在高处,见得自然就远,一个人所在的层次和他所拥有的资源都是外物的范畴,即使大家都拥有外物,但是善于利用资源的人,也比只拥有资源的人要高明很多。

毕竟一个人的才能和见识是非常局限的,对于纷繁复杂的世界有自己的盲点。大部分东西是通过学习来获得的,我们人类之所以不断的向前发展进步,也是一点一点借助前人的经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既然学习作用这么大,紧接着荀子又表明了学习应该有的态度。

在这一段中金句频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习贵在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年累月就会有质的飞升。

造物主是不公平的,有千里马和驽马品种的分别,但是上天又是公平的,给了大家相同的时间。千里马就算是日行千里,但是不能坚持经常也比不上驽马每天不停的奔波走得远,寓言故事龟兔赛跑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经典的句子,浅显易懂,说服力强,全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对比,把深刻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在对比中让我们知道不同的学习态度,带来不同的后果,全篇文章一气呵成,向来在议论文中被当作论据来引用。

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劝学的诗文,荀子的《劝学》堪称经典。虽然我们都能背诵劝学,但是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一年之计在于春,正逢春光让我们好好努力学习,好好读书吧。同样引用一首读书的诗词来结束这个文章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