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荀子成相,是说唱艺术的先声,促进了三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本文乃“一是底霜的”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荀子留下的纯文学意义上的作品共有六篇,《成相》是其中的诗歌作品。《成相》一诗既是模仿艺人说唱而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口头文学特征,同时,它在三言诗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成相》一诗每五句为一章,首章云:“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誓无相何怅怅。”第一、二句三言,三、五句七言,第四句是四言,全诗各章都是如此。《成相》的四言句式是对《诗经》传统的继承,因为《诗经》的基本句式就是四言。至于三言和七言句式,却和民间及口头文学的关系更为密切。荀子在文化上是博采诸家的大师,在诗歌创作上也堪称吸收和改造各种体制的巨匠。

《成相》是一首长诗,可分为三部分,所以唐代杨惊为《荀子》作注时称:“《成相》三章。”即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宗其贤良、辨其殃孽”,共二十二章。这部分从当世之乱说起,先指出致乱的原因,然后提出拨乱反正的方法。第二部分从“请成相,道圣王”起,至“托于成相以喻意”,也是二十二章。这部分以历史事件为线索,先叙古代圣王故事,说明上古之所以盛;然后转入周厉王、幽王故事,说明季世之所以衰。

最后一部分十二章,大多言治世之方,并以“后世法之成律贯”结束,把思维伸向未来。可见《成相》一诗把过去、现在、未来相连接,而以现实为切入点和归宿,对治世之方反复申诉,尽量铺陈,从而形成婉转推移的风格。

荀子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这和他的《乐论》的理论倾向可以相互印证。《成相》一诗主要是陈列治世之方,言及个人修身则相对要少些。荀子诗作以劝善修身和经世治国为己任,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荀子的劝善,主要不是引导人们独善其身,而是把修身与治世联系在一起,认为修身是治世的前提和基础,治世则是使修身的价值得以实现的方式。

荀子在文学上是位功利主义者,但是他并没有使自己的诗歌完全沦为政治和道德的附庸,没有变成一般的解说词,而是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相当的美感。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荀子的功利观是宽泛的,而不是狭隘的、片面的。

《成相》可以认作是荀子的施政纲领,可是由于章节整齐,句式错落,声调铿锵,读起来朗朗上口,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诗作。正因为如此,葡诗不仅具有政治、道德上的功用,而且也有审美价值,在古代诗歌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

《成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