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药物能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6160465.html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涌现出儒墨道法等思想巨子,奠定了中国后世思想和文明认知基本格局,或许只有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可与之相媲美。这一时期,各家各派都对社会现实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但就算在一家之内,也是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仅以儒家为例,《韩非子·显学篇》中有“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民之儒。”此即“儒分为八”之说。后来,偏重“内圣”的孟氏之儒与偏重“外王”的孙氏之儒自八派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术主流。至汉武帝时期,再由董仲舒结合阴阳家、道家汇而为一,成为官方正统哲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统江湖。其实,世上各种思想都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儒家也不例外。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儒家思想也确实是在吸收总结三代以来礼乐文化基础上,由孔夫子加以创造发展而成,加之孔子一贯秉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原则,传授各弟子的学问自然各有侧重,待最高理论权威去世后,众位弟子自然各执己见,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参见聪颖过人的商界奇才,折冲樽俎的外交达人——孔门弟子子贡二三事)。先说子张之儒。仅从《论语》来看,子张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明确反对“执德不弘,信道不笃”,“言不忠信,行不笃敬”。现代学者郭沫若曾推断,“子张氏的后学们似乎更和墨家接近”,或许墨子正是出自子张之儒门下也说不定。杏坛讲学子思是孔子之嫡孙,又是“亚圣”孟子之师,故子思之儒常与孟氏之儒被后人合称“思孟学派”,奉为儒学正宗。据说《中庸》、《孝经》为其所作,充分发扬孔门“内圣”精神;而孟子大家都很熟悉了,所谓“仁*”、“民本”、“舍生取义”、“人性本善”、“民贵君轻”,对后世的影响极大。颜氏之儒当为颜回主张,但考虑到他才活了三四十岁,而且死在孔子之前,估计影响不会很大。仅从《论语》来看,颜回主张“安贫乐道”,重视实践“仁爱”思想。漆雕氏之儒比较有特色,其创始人漆雕开因无故受刑,很是刚直不阿,甚至嫉恶如仇。《韩非子·显学篇》中说:“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世主以为廉而礼之。”颇有任侠之风,恐怕墨子也曾受其影响。孟子仲良氏之儒至今不可考,声名不显。有人说可能是《孟子》中的陈良,也有人说应当是仲梁子,但都不甚清楚。孙氏之儒可谓大名鼎鼎,主要代表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殿军之祖。荀子主张革新,认为“人性本恶”,需要教化,故曾作《劝学篇》,现在还在中学课本里面躺着。当然,其最令后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儒家大师教出两个法家代表——韩非、李斯皆出自于荀卿门下,将其“外王”学说延伸为全新的“法家思想”,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是也。乐正氏之儒也不大可考。据郭沫若推测,“乐正氏之儒”或即孟子弟子乐正克,因此当属“孟氏之儒”一系。据陈奇猷推测,“乐正氏之儒”为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因此当传曾子之学。总而言之,当属儒家主流思想之一。荀子思想杂糅其实,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十分繁荣,在韩非子所提及之“儒家八派”以外,还有诸如曾子之儒、子夏之儒、子游之儒等不少重要的派别。各派之间虽然主张不尽相同,但皆尊孔夫子为师,《论语》编纂工作便是儒家思想在孔子去世后的一次“大集结”,很多学者根据“曾子”一文推测,这一工作或许就出自曾子门徒与子思之儒。经过曾子、子思初步整合,“儒家八派”渐渐归于孟氏、孙氏之儒,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派主张恰恰是“八派”中比较契合*治实践的,虽然他俩游说各国,未能得到重用,但自秦亡以后,先是汉初儒生陆贾,后是武帝时期的董仲舒,儒家思想终于被统治阶级所接受,完成了*治化进程,这也是孔夫子所梦寐以求的。不过话说回来,汉代儒家已非先秦儒家,而是充斥“三纲五常”等级思想、大量“谶纬之学”迷信思想、夹杂诸多霸道哲学的帝王术,若起孔夫子于地下,得知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敬鬼神而远之”、“仁*”思想变成这个样子,估计要暴打董仲舒一顿。董仲舒但历史的奇异就在于此,思想本身就来源于实践,要想保持其生命力,就得反被用于指导实践。孔子之志可谓高矣,却是一生蹉跎;后世儒家与现实*治相妥协,确实也将儒家思想、夫子之名发扬光大,可这到底是不是夫子本意呢?总而言之,我们一贯以为自己可以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实则不然,只要话已出口,其解释权就不再属于发言者个人,而在最强力解释者之手,古往今来莫不如此。那“圣人”本人呢?早已经过现实考量处理,被无害化为一尊偶像了,或许只有波澜再起,才会有人想起先贤本意,但那又如何呢?不过是下一次循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