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名师带你 [复制链接]

1#
背景知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字,简明大义,阐释了深刻的哲学道理;孔子的《论语》采用语录体的形式,通过对话阐释*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孟子》记录了治国思想、*治策略和*治行动,《墨子》的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荀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像珍珠般散布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这些灿烂的著作,立起了一座座文化的丰碑,为世人敬仰。

不仅如此,中国文化浩如烟海,优秀的传统文化绵延不绝,滋养着炎黄子孙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比如“橘生淮南”是这个成语,就来自“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什么意思呢?

晏子使楚问题分析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自《晏子春秋》,本来的意思是:橘子生长于淮河以南则是美味可口的橘子,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没法吃的枳子。都是橘子,只因为种植的地方不同,所以口感就大不一样了。这是自然规律,大家都知道。

但是,晏子使楚的时候,借用这句话所表达意义就不同了。这里面有个故事:

楚王为了侮辱晏子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在席间故意安排手下将盗贼带上来,借题发挥讽刺齐人都是偷鸡摸狗之徒。谁知晏子不慌不忙,从容面对,机智地给化解掉了,楚王不但没有达到羞辱齐人的目的,反而被晏子巧妙地定了回来,十分尴尬,竟无言以对。

晏子使楚

晏子是这样回答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这段话不难理解,初中学生都学过这篇课文,小学也学过改编的文章《晏子使楚》。先用事实说话,再反问楚王,给出答案。表面上看是“水土异也”,而实际是说齐国管理有方,治理得好,百姓安居乐业;而楚国管理水平差,导致老百姓不能安心生产和生活,使民善盗。

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到了楚王的脸上,表面上没有伤到皮肤,但却深深地伤到了楚王的心哪!但出于礼节又不能发怒,只能陪着笑。

温馨提示

1.《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发生在年前“战国七雄”时期。国与国之间常常发生战争,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外交使臣凭借卓越的口才,常常能够化解纷争,消除危机。

2.柑橘相较于枳更怕冷,在淮北橘树无法在露天环境下长期生存。晏子和楚王受限于当时的知识水平,存在认识错误。

3.后来常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来比喻环境变了,事物也会发生变化。

历史文化结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自《晏子春秋》,本来的意思是:橘子生长于淮河以南则是美味可口的橘子,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没法吃的枳子。晏子借用这种现象来说明“水土异也”,说明齐国管理有方,治理得好,百姓安居乐业;楚国管理水平差,导致老百姓不能安心生产和生活,才使民善盗。

历史文化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