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期末语 [复制链接]

1#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总要学会地去生活。人生的四季,怎能永远都是春天?一季有一季的味道,都是岁月的与馈赠。学会与时光相互包容、接纳,地奔着自己的喜好而去,说明内心已成熟。A.机智赏赐删繁就简B.睿智赏赐言简意赅C.睿智恩赐删繁就简D.机智恩赐言简意赅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环洞桥似的一架红木百宝橱,跨立在这又长又阔的大餐室的中部,_____,却开着一前一后的两道门,落后的那道门外边是游廊,此时也摆着许多茶几椅子。①后半部右首一排窗②左首便是墙壁了③把这屋子分隔为前后两部④紧靠着窗,有一架高大的木香花棚⑤望出去就是园子⑥将绿荫和浓香充满了这半间房子A.③①⑤④⑥②B.①④⑥③②⑤C.③②①④⑥⑤D.①⑤④⑥③②3.(3分)下列所给对联中,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耳顺正时犹点额乡闾杖处尽称觞B.海屋仙筹添鹤算华堂春酒宴蟠桃C.地无寒舍春常在居有芳邻德不孤D.风和璇阁恒春树日暖萱庭长乐花4.(3分)下面是年6月公布的中国游学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图1显示,硕士以下随着学段的提高,游学学生占比不断提升。B.图2显示,年至今,我国游学用户规模和增速都在持续增长。C.根据图2,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游学用户规模、增速有望逐年上升。D.游学正在从少数家庭消费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更常规的“普遍性需求”。二、文言文阅读(20分)5.(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欧阳文忠公神道碑苏辙公讳修,字永叔,生四岁而孤。比成人,将举进士,为一时偶俪之文,已绝出伦辈。翰林学士胥公时在汉阳,见而奇之曰:“子必有名于世。”馆之门下。公从之京师,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人。遂中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雠,而公愈奋厉不顾。上独深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故事,知制诰必试。上知公之文,有旨不试。公尝因水灾上言:“陛下临御三十余年,而储宫未建。汉文帝即位,群臣请立太子。群臣不自疑而敢请,文帝亦不疑其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恶人言太子事。然汉文帝立太子之后,享国长久,为汉太宗。明宗储嗣不早定,而秦王以窥觊陷于大祸,后唐遂乱。陛下何疑而久不定乎?”公言事不择剧易类如此。时英宗方居濮王忧。及命下,英宗力辞,上听候服除。英宗即位之初,以疾未亲*,慈圣光献太后临朝。公与诸公往来二宫,弥缝其间,卒复明辟。枢密使尝阙人,公当次补,韩公、曾公议将进拟,不以告公。公觉其意,谓二公曰:“今天子谅阴,母后垂帘,而二三大臣自相位置,何以示天下?”二公大服而止。神宗即位,迁尚书左丞。公性刚直,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在二府,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喻可否。虽台谏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此得怨,而公不恤也。朝廷议加濮王典礼,诏下礼官与从官定议,众欲改封大国,称伯父。议未下,台官意公主此议,遂专以诋公。御史蒋之奇并以飞语污公。公杜门求辨其事。神宗察其诬,连诏诘问,词穷,逐去。熙宁初,迁兵部尚书,知青州兼充京东东路安抚使。时诸县散青苗钱,公乞令民止纳本钱,以示不为利,罢提举管局官,听民以愿请,不报。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公年未及谢事,天下益以高公。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及归而居室未完,处之怡然,不以为意。公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绝出伦辈绝:超过B.小人视之如仇雠视:看待C.辄面喻可否喻:说明D.听民以愿请,不报报:上报(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年幼丧父,成年后,文才超出同辈,深得翰林学士胥公的赞赏,多次参加朝廷的考试,都获得第一名。B.英宗被立为太子后,其父濮王去世,再加上他生病,所以英宗即位之初并未亲*,由慈圣光献太后摄*。C.台官和御史蒋之奇一起诋毁欧阳修,神宗觉察他们在诬陷,连续诏见诘问他们,他们词穷,最终被逐出朝廷。D.欧阳修担任青州知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期间,请求只收老百姓青苗钱的本钱,以此来表明官府并不是为了谋利。(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明宗储嗣不早定,而秦王以窥觊陷于大祸,后唐遂乱。②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欧阳修为官的特点。三、古诗词鉴赏(11分)6.(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张都尉东归岑参白羽绿弓弦,年年只在边。还家剑锋尽,出塞马蹄穿。逐虏西逾海,平胡北到天。封侯应不远,燕颔①岂徒然。①燕颔:威武状。(1)诗歌前三联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边关生活的?(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7.(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2)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3),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5)几世几年,,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宫赋》)(6)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7),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8)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8.(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宋记老面馒头杨莙说起我家的宋记老面馒头,南同县城不知道的人不多。坐落在老街上的这个小店铺,是许多南同人心目中的放心店。这可不是我吹的,你看来店里买馒头的人就晓得了。有的人专门开着车来买,住得远的,通常十个二十个地买回去,冰箱里存放着。受欢迎自然是有道理的,如今,真正称得上手工制作的老面馒头,还有几家店子有那份闲心去伺候?我爷爷做的馒头绵扎,韧性好,有嚼头,我伯伯说,完全赶得上他在北方吃过的馍馍。“宋记”馒头堆头大、墩实,机器和这样那样粉剂批量生产出来的馒头,倒是松软得跟面包没有两样,其实捏紧了也就一小坨,说白了就是个虚胖。但金无足赤,宋记老面馒头也有瑕疵。比如个头不如机器做出来的一致。还有,有时碱水没和均匀,那褐黄的颜色留在馒头上,这一点那一滴,不好看。爷爷却说:“馒头该是啥子样子,爷爷就把它做成啥子样子。”他说有些烧腊摊子上的烧腊红扯扯的,板鸭黄金亮色的,是要好看些,但那是加了硝盐,抹了上漆用的金黄粉,“吃了要不得唦,要着背骂名的唦”。就像我奶奶说的,买菜要指着有虫眼子的买,虽说不好看可没打药吃起放心一样,本色本味的宋记老面馒头,不那么白软,大小也不那么齐整,偶尔还要长点斑啥的,却照样抢手。“宋记”除了老面馒头外,菜包、糖包都做,偏偏不做肉包子。我问过爷爷,他说:“一块五一个,做不出来。”“为啥别人又做得出来?”“那些槽头肉,那些来历不明的烂筋筋肉,当然做得出来哦。”我反问:“那为啥您不做,反正都绞成了肉末,哪个看得出来?”“哪个说看不出来?老天就看得出来!”翻了年,爷爷就该吃七十二岁的饭了。伯伯的电话又来了,依然是店子关张的老话。爷爷的洪钟大嗓门又展示成扩音器的效果:“大娃子,你莫说了!一天清耍的话,莫说我自己不习惯,我那些老主顾也不习惯!”说完便摁了手机。估计伯伯的耳朵得嗡嗡地响上个三五天了。还没过几天呢,似乎要见证一下爷爷说过的话似的,爷爷骑着他那辆半新不旧的三轮车,不小心摔了。还好,附近一个摆水果摊的大叔,也是“宋记馒头”的老主顾了,他没有为扶还是不扶而纠结,几步就赶了过来,医院。所幸无大碍,住了几天院,回家静养了几天后,宋记老面馒头又热气腾腾地现身迎客了。买馒头的那些人,逮着我爷爷“老板”“师傅”地喊,抱怨这么些天没见露面了,真还有点不习惯。我爷爷搓着手,一个劲“嗯嗯”着,说不出话来了。其实喉咙里哽咽着潜台词的,就是冯巩在春晚的那句话:“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医院的水果大叔也来买馒头了,这下子爷爷打死也不收他的钱,两个人在那儿拉拉扯扯的,简直跟吵架没有两样。水果大叔急了:“你送了我那么多饼干糕点,再不收钱说不过去。”爷爷说:“那根本就是两码事嘛,我收你的钱才叫说不过去。”最终大叔没能犟过爷爷,道了谢提着几个馒头走了。不想以后买馒头的顾客里,却见不到水果大叔的影了。那天晚上,爷爷在烧腊摊子上切了一斤猪头肉回家,吃酒,却半天不说一句话。奶奶抿了几口酒后,颊上飞起两团酡红,拿手指敲着爷爷的脑门子说:“你犟嘛,还有比你更犟的。”我爷爷不愧是我爷爷,他眉头就那么一跳,便有了主意。在问到水果大叔家的地址后,他拎了十个才蒸好的热馒头,登门拜访,说他再不来馒头店,就天天上他家送馒头。水果大叔彻底服气了,说吃完这袋馒头后就去买,前提是得收钱,否则真不好意思再来。爷爷重重地点了头,应下了。“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我爷爷哼着川戏,一路“咿咿呀呀”回来了。“嘿,我看到底哪个犟!”他边说边坐下喝了口茶,“咕咚”一声,无比响亮地吞下,咂了咂嘴巴,又拍打着椅子的扶手,继续摇头晃脑地唱将起来:“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选自《短篇小说》年第8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用大量笔墨写宋记老面馒头的优缺点,这和写人们开车来买馒头等细节的用意相同,都说明了“宋记”是一家放心店。B.爷爷不做肉包子的原因,是他不愿意用槽头肉和烂筋筋肉做便宜的肉包子去赚昧心钱,坑害“宋记”的顾客们。C.水果大叔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小说设置这一人物的目的,是为了在对比中更加有力地塑造爷爷的形象。D.从全文看,南同县城里的人们淳朴热情、心地善良,这是爷爷不愿意听伯伯的话关掉店子享清福的原因之一。(2)宋记老面馒头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刻画爷爷形象的作用。(3)请探究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9.(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盐商与扬州文化事业贾行家一般说来,充满铜臭气的唯利是图,会熏染和扭曲高雅的艺术,让社会文化显得庸俗和浮躁,但是,这未必是个真问题。从艺术从业者的视角看,功利主义会形成诱惑,但并不是强制。如果被它引诱上了另一条路,只能说是自己不坚定。扬州盐商对清代扬州的文化和学术发展就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盐商中的很多人,或者附庸风雅,或者是真的爱好、真的内行,但都乐于为文化事业投入大量金钱。他们这样做最明显的好处是,与士大夫建立关系,可以在主流社会获得名誉。扬州的书院和学校,都是由盐商们捐建的。扬州的洪氏家族,从明代开始就是盐商,他们专门建了座“洪园”来款待天下名士。在扬州好谋生,也是当时书画家们的常识。因为大批文化人流入,让扬州迅速成了清代文化艺术的基地。明末清初的书画名家石涛,晚年就定居在扬州。他当年在扬州还有个特殊的营业项目,就是为盐商们的花园建假山。按他的设计垒出来的假山,非同凡响。当时的富翁,都以请到石涛为园林画图为荣。除了石涛造的假山,清代的扬州园林,还有很多细节追求。有的能工巧匠模仿济南趵突泉,设计机械,造出了人工喷泉。园林里会摆盆景。扬州的盆景是中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有“以方寸之地浓缩天地”的名声。园林不是还要养金鱼吗?在清代,扬州的金鱼也是贡品。这种高端化、精细化的需求,会激发艺术创造力。不只艺术圈,学术界也是如此。在清中期,扬州本地形成了著名的扬州学派。清代学术界有“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的说法。对扬州学派的学者们来说,除了富商的资助,这里还有盐商马氏兄弟这样全国闻名的大藏书家,能为他们提供研究资料。扬州学派里有个以狂傲著称的学者汪中。他有一次扬言说:扬州府只有三个学问通的人,还有三个学问不通的人。通人里,除了他,还有语言学大家王念孙。那三个不通的人,也都是当时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有个乡绅不识相,问汪中自己怎么样。汪中说你不算不通。对方听了挺高兴。汪中则接着说:“你得再读三十年书,才有希望达到‘不通’。”汪中如此口无遮拦,到处得罪人,还能在文网严密的乾隆时期保全性命,留下学术成就,也是因为得到了扬州盐*和商人的包容和接济。他晚年生活拮据,就靠为商人鉴定书画维生。郑板桥和汪中这些学者、艺术家,赚着商人的钱,心里还是瞧不起他们的庸俗和铜臭气的,一有机会就写诗作文,发泄不平。清代文人都将盐商蔑称为“盐呆子”。盐商们痴呆荒唐的一面,固然可笑;但他们似乎忘了:没有这些他们瞧不上的俗人,自己这种雅士日子是过不下去的。在历史上,能造就文化艺术繁盛的土壤,通常离不开所谓的庸俗和功利。社会有了富余和闲暇,才会产生对艺术的更高追求,才有文化艺术的发展机遇和繁荣市场。(节选自《扬州为什么是清代的一线城市》,有删改)(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艺术从业者的视角来看,功利主义的诱惑并没有强制他们走上唯利是图的道路。B.盐商中也有真内行,他们可以通过对文化事业的大量资本投入在主流社会获得名誉。C.盐商们按照当时书画名家石涛的设计堆垒出来的花园假山,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D.清代文人写诗作文嘲讽盐商的庸俗和铜臭气,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正是盐商在维持着他们的风雅。(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扬州迅速成了清代文化艺术的基地,是因为文化人大批涌入。书画家们普遍认为在扬州谋生相对容易。B.在扬州学派里的汪中看来,“不算不通”的人的学问水平是低于“学问通的人”而高于“学问不通的人”。C.得益于盐商的资助,清代扬州学派的学术成就很高,和吴学、徽学一道被当时的学术界称道。D.社会的富裕和闲暇能促进艺术的发展和市场繁荣,这也说明了经济对促进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为何说盐商促进了扬州的文化和学术的发展?请简要概括。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10.(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二十四节气:从天时到日用之时对于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关乎农事、祭祀、养生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美食、活动,还蕴含着一整套根深蒂固的时间认知与哲学观念。当然,那也是一套历来与空间统治所结合的时间统治秩序。古人最早的时间观念,与日、月两大自然标识的启示有关。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对人类生活节奏有明显影响。人类最早通过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将一年分为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个节点,也就是《尚书尧典》中记载的日中、日永、宵中、日短。据此推算其他节气点,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对应于二十四节气。汉代《淮南子》中记载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在西汉以后一直传承到现在。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有关。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一套思维方式,比如,阴阳五行的观念,主要用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来理解时间的流转。比如,古人会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变化的关键期,阴气处于最高点,但阳气开始发生。中国人从来没有固定的看法,习惯在流转中理解世界,理解时间。最寒冷的时期,看到阳气发生所带来的温暖的气息,在近似绝望的环境中营造希望的心境。中国人有个观念叫顺气,阳气发生的时候,我们要顺气。冬至,阴气高涨,阳气发生,顺的是阳气;夏至阳气高涨,阴气发生,顺的则是阴气。阳气发生的时候,人应该静穆,现在所讲的过年团圆,其实就是过去冬至关门团圆风俗的遗存,不过少有人知。同时,这时人应该顺气,帮助阳气生长。怎么帮?有一套习俗,北方吃馄饨,南方吃冬至团。包裹形状的馄饨和团,是阴阳观念的化身,皮如果是阴性物质,里面包裹的则是阳性物质。夏至则恰恰相反,夏至粽,粽叶属阳性;以前记载的江南习俗中,里面包的东西是乌龟肉和鸭肉,属于阴性,现在端午节吃鸭蛋,鸭蛋也是阴性食物。时间制度,其实是一套很重要的国家管理制度。利用节气制度,统治者先把天时变成王官之时,然后再变成老百姓遵循的日用之时。王通过一套祭祀仪式,把时间从天神那里接过来,再颁给诸侯,逐级颁布,把自然时间变成*令时间,再把*令时间变成等级时间,最后变成大家遵循的统一时间。因此,二十四节气虽然诞生于黄河流域,但南北都会根据自然时间进行调整,节气时间虽然不能改变,但人们的治理活动会提前或挪后。比如北方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那武汉一代的楚地,会说“四九加五九,耕牛遍地走”。像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常年是夏季,没有四季之分,但他们发明二十四节令鼓,强调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文化认同的作用。传统时间制度与观念,代表一种文化归属。在每个节气点,通过共同的仪式活动以及食物,带来一种共同的感受,凝聚大家的认同感。马来西亚为什么搞二十四节令鼓?因为他们意识到二十四节气作为华人族群的文化标志,所能带来的文化认同的精神价值。(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作为日用之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讲究顺气,冬至吃包裹形状的馄饨和团,帮助阳气发生;夏至吃粽和鸭蛋,帮助阴气生长。B.统治者先把天时变成王官之时,通过祭祀仪式,再逐级颁布,最后变成老百姓遵循的日用之时。C.二十四节气诞生于黄河流域,我国南方地区会根据自然时间将节气对应的治理活动进行调整。D.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也遵循二十四节气的耕种节律,并用二十四节令鼓表达他们的文化认同感。(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四节气不仅关乎日常生活,还蕴含着哲学观念,也是一套与空间统治结合的时间统治秩序。B.人类最早通过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将一年分为四个节点,再按照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节气。C.中国人很早就用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来理解时间的流转,但是这种思维方式从来没有被固定下来。D.在每个节气点,华人族群可以通过共同的仪式活动以及食物,体验文化归属感,凝聚文化认同感。(3)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二十四节气?请简要概括。八、作文(70分)11.(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为了消除误会,我们往往需要作出解释。解释有时候能够化解误会,有时候也会增添更多的烦恼。-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2分)1.①睿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机智:聪明灵活,往往用于人做事聪明。句中用于强调对待生活应该具有的聪明态度,用“睿智”更合适。②赏赐: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把财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恩赐: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句中指岁月给人类的味道,应用“恩赐”。③删繁就简: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句中不是说讲话写文章,而是强调怎样对待生活,应用“删繁就简”。故选:C。2.语段描述了大餐室内外的环境。首先确定首句,③句明显紧接上文,红木百宝橱跨立在大餐室的中部“把这屋子分隔为前后两部”,排除B、D;①、⑤相连,先写“一排窗”,然后写“望出去就是园子”,排除C;另外,④、⑥也很明显地连接在一起,先说“木香花棚”,然后再说木香花棚带来的“绿荫和浓香”。故选:A。3.A.是祝寿联,乡里邻居都来道贺为他庆祝。B.是祝寿联,“鹤算”和“蟠桃”表明是祝寿。C.是乔迁联,说住的地方春常在,住的地方有好邻居,志同道合。D.是祝寿联,“恒春”“长乐”是祝贺对方长寿快乐。故选:C。4.A.正确。B.“我国游学用户规模和增速都在持续增长”错误,根据图2看,年﹣年我国游学增速下降,并非“持续增长”。C.正确。D.正确。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20分)5.(1)D.报,回复;译文:听从民愿来请求,皇上没有回复。(2)英宗被立为太子是在濮王去世之后,濮王去世也不是英宗未亲*的原因,原文只说“以疾未亲*”。(3)①储嗣,指太子;而,于是;以,因为;窥觊,非分的企图,觊觎皇位。译为:后唐明宗太子没有及早确定,于是秦王因为非分菁优网企图(觊觎皇位)而遭遇大祸,后唐就混乱了。②守,担任太守;乐,喜欢;风土,风土人情;卜,选择;焉,在那里。译为:欧阳公从前任颍上太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居住在那里。(4)依据“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雠,而公愈奋厉不顾”“公性刚直,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在二府,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喻可否。虽台谏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此得怨,而公不恤也”,可知欧阳修为官嫉恶如仇,不顾安危;依据第三段欧阳修上言皇帝立储一事,可知欧阳修敢于直谏;依据“公与诸公往来二宫,弥缝其间,卒复明辟”,可知欧阳修善于调停;依据“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公年未及谢事”,可知欧阳修不慕高位;依据“公乞令民止纳本钱,以示不为利,罢提举管局官,听民以愿请”,可知欧阳修为官爱护百姓。答案:(1)D。(2)B。(3)①后唐明宗太子没有及早确定,于是秦王因为非分的企图(觊觎皇位)而遭遇大祸,后唐就混乱了。②欧阳公从前任颍上太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居住在那里。(4)嫉恶如仇,不顾安危,敢于直谏,善于调停,不慕高位,爱护百姓。译文:欧阳公名修,字永叔,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等到成年,将去参加进士考试,他写作当时的骈体文,已经超过了同辈。翰林学士胥公当时在汉阳,见到他后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你一定会在世上有名声。”把他收到门下。欧阳公跟随他到了京城,两次参加国子监的考试,一次参加礼部的考试,都是第一名。于是考中甲等,补任西京留守推官。欧阳公生性憎恨坏人坏事,议论国事无所回避,小人对待他像仇人一样,但欧阳公更加愤激不顾忌。唯独皇上深知他的忠心,改任他为右正言、知制诰。按照惯例,担任知制诰的官员必须要考试。皇上知道欧阳公的文才,下旨免试。欧阳公曾经趁上报水灾灾情的机会进言说:“陛下治理国*三十多年,可是储君未立。汉文帝即位后,群臣请求立太子。群臣不怀疑自己所以敢请求,汉文帝也不怀疑他的大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其讨厌别人谈论立太子的事情。然而汉文帝立太子之后,在位时间长,为汉太宗。后唐明宗太子没有及早确定,于是秦王因为非分的企图(觊觎皇位)而遭遇大祸,后唐就混乱了。陛下还担心什么而久久不能确定(太子)呢?”欧阳公谈论事情不分难易大都像这样啊。当时英宗正处于为父亲濮王守丧的时期。等到立太子的旨意下达,英宗极力推辞,皇上听任并等候他服丧期满。英宗即位之初,因为疾病不能亲自理*,慈圣光献太后摄*。欧阳公与诸公在二宫间往来,弥合他们的隔阂,最终还*于君。枢密使曾经缺人,欧阳公应当按次序补任,韩公、曾公商议将要奏呈,不把这件事告诉欧阳公。欧阳公察觉他们的想法,对二公说:“如今天子守丧,太后垂帘听*,可是我们这几个大臣自己谋求官位,用什么来昭示天下呢?”二公非常佩服他而停止了这件事。神宗即位,升任欧阳公为尚书左丞。欧阳公生性刚烈正直,平生与人畅所欲言没有什么隐瞒的。等到在二府任职,士大夫有所请求,他总是当面说明可不可以。即使是台谏官议论国事,他也一定用是非来诘问他们,因此招致怨恨,可是欧阳公不顾及。朝廷商议追封濮王的典制礼仪规格,皇上下诏让礼官与从官商定,众人想要改封大国,称伯父。事情没有定下来,台官猜测欧阳公主张此议,于是专门用这件事诋毁欧阳公。御史蒋之奇一起用流言污蔑欧阳公。欧阳公闭门请求辨明这件事。神宗觉察他们在诬陷,连续诏见诘问他们,他们理屈词穷,于是被放逐离开朝廷。熙宁初年,担任兵部尚书,做青州知州兼任京东东路安抚使。当时各县散发青苗钱,欧阳公请求让老百姓只缴纳本钱,来明示官府不是为了谋利,罢免提举管局官,听从民愿来请求,皇上没有回复。熙宁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欧阳公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天下人因此更加敬重他。欧阳公从前任颍上太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居住在那里。等到他回到颍上,居室还没有建完,但他对此安适自在,不把它放在心上。欧阳公在颍上居住一年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被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天下学士听说他去世的消息,都流泪凭吊他。三、古诗词鉴赏(11分)6.(1)戍边时间长,征战强度大,作战范围广。(2)对张都尉外貌的赞美,对张都尉功绩的肯定,对张都尉封侯的祝愿。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7.故答案为:(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重点字:知)(2)虽乘奔御风(重点字:御)(3)别有幽愁暗恨生(重点字:愁)(4)半卷红旗临易水(重点字:卷)(5)摽掠其人(重点字:摽)(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恰)(7)知我者谓我心忧(重点字:忧)(8)不病人之不己知也(重点字:己)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8.(1)C.水果大叔与爷爷的形象之间不是对比,是衬托。(2)用老面馒头的广受欢迎来映衬爷爷的手艺好;用老面馒头与机器馒头的对比反映爷爷做生意讲诚信;用爷爷给水果大叔送馒头体现爷爷个性倔强,知恩必报。(3)照应上文奶奶打趣爷爷犟不过别人这一情节,使文章前后呼应;运用语言描写和连续的动作描写体现出爷爷成功解决问题后轻松得意的心情;表现出作者对淳朴人情的赞美;语言节奏明快,富有画面感。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9.(1)D.原因无中生有,原文说“但他们似乎忘了:没有这些他们瞧不上的俗人,自己这种雅士日子是过不下去的”,并且“似乎”一词有反讽意。故选D。(2)B.汪中说的“不算不通”是连不通都算不上的意思,此项曲解原文。(3)①经济上:盐商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②文化上:盐商高端精细化的文化需求激发了艺术创造力;③学术上:盐商大量的藏书提供了研究资料;④社会环境上:盐商开明的心态接纳和包容了有个性的文人。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10.(1)D.马来西亚等华人地区“也遵循二十四节气的耕种节律”属于无中生有,马来西亚没有四季之分,原文只说“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常年是夏季,没有四季之分,但他们发明二十四节令鼓,强调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文化认同的作用”。故选D。(2)C.这套思维方式是固定的,没有被固定的是中国人对世界和时间的理解,原文第三段为“中国人从来没有固定的看法,习惯在流转中理解世界,理解时间”,此题属于张冠李戴。(3)①形成原因:来源于大自然标识的启示和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②存在方式:成为民间习俗和时间制度;③文化价值:华人族群共同认同节气,体现文化归属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