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国考地市级的“物无妄然,必由其理”
到年联考的“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
再到年山东A卷的“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
……
这2年来,要求结合对某句古语名言的理解来写作,是比较主流的命题形式。虽然大部分时候结合材料的上下文,还是能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完成文章写作,但也有部分伙伴由于对句子理解得不够深刻,往往立意会出现偏差。
因此,我们今天将继续给大家解读15条用典、金句
一者,如果考试中遇到,能帮助大家强化理解
二者,大家可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中,以打造亮点
1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出自陈寿所撰《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意思是想成就大事业必须以人民作为根本。
“以人为本”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古而今源远流长、含弘光大。
适用于“社会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民生”等相关话题。
2善为理者,举其纲,疏其网。
出自白居易(唐)《策林》
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能抓住总纲,照顾好全局,抓住问题的关键与要害。类似且相对通俗的句子还有“拎衣要拎衣领子,牵牛要牵牛鼻子。”
适用于“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等话题。
3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出自三国诸葛亮的《兵要》
强调的是人有忠实的品格,就好比鱼儿有了水。
适用于“价值追求”“道德建设”等话题。
4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出自东汉王充《论衡·超奇》
意思是人们之所以重视通人,就是看重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本质强调的是“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适用于“学以致用”“重视落实/实践”等话题。
5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出自《荀子·天论》
意思是万物各自得到和气而生,各自得到滋养而成。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适用于“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话题。
6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出自汉代刘向《说苑·说丛》
意思是忧患滋生于不重视,灾害起因于微小之处。其强调重视细节的重要性,很多成功者都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而失败者往往忽视了细节,最终引发一连串的问题,最终导致大的疏漏。
适用于与“细节”相关等话题。
7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出自自汉代刘安的《淮南子·原道训》
意思是世间万物都有其生存发展的不同规律和具体特性,应该保住自己的根本、本源。
类似的句子还有“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千举万变,其道一也”“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等。
适用于“文化传承”“重视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等话题。
8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出自战国思想家庄周的《庄子·至乐》
意思是能力薄弱,难以胜任重大任务,因而要求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才干。
适用于“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等话题。
9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出自《增广贤文》
意思是观察今天的事情,应该借鉴过去的历史;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
该句话不仅阐明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而且强调了借鉴历史经验对于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研判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作用。
适用于“善于总结经验”“增强历史自觉”等话题。
10不私,而天下自公。
出自《忠经·广至理章第十二》
强调的是当*者的价值规范,指出秉持正确公私观的重要性。简单来说就是各级公务人员不仅是*策执行者,更是人民公仆,理应做到摒除私心、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
适用于“*员干部正确的价值取向”“*员干部的优良作风”等话题。
11致广大而尽精微。
出自《中庸》
其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哲学,揭示了“大”与“小”的民生治理之道。
“致广大”属于世界观层面的认识,是战略性问题,就是要全面谋划、统筹全局;“尽精微”属于方法论层面的认识,是战术性问题,就是要抓细枝末节、重提质增效。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一言概之,做好民生治理工作,既要有战略眼光,看得远、想得深,也要讲究战术,真抓实干,干出实效。
适用于“民生治理”等相关话题。
12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出自南北朝北齐刘昼的《刘子崇学》
意思是凿井的人,从挖很浅的土坑开始,最后才挖成万丈深井。比喻要干成一件事情、成就有作为的人生,务必从基础做起,在起点上就扎实推进;只有点滴积累并持之以恒,才能达至目标愿望、实现人生理想。
适用于与“坚持不懈”相关的话题。
1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出自屈原的《离骚》
意思是只要是自己崇尚和追求的真善美,即使为之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适用于“追求目标/梦想的决心”相关等话题。
14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出自《韩非子·喻老》
意思立志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克服懦夫懒汉思想。
适用于“青年人要勇于战胜自己”等相关话题。
15质胜于华,行胜于言。
出自冯唐《成事》
意思是一个人漂亮的外表,常常会在短时间内获得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