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癫疯多少钱 http://www.wzqsyl.com/m/曾国藩的名言是:“治心治身在于守约”。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位置上,对人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出于善收晚场和功名太甚的考虑,晚年的曾国藩对老、庄的处世哲学如醉如痴。
曾国藩一生十分喜欢《庄子》,他受老子、庄子的影响,主要是静虚。他曾说道:“凭借才能而自我满足,保持矜持,就会被小人嫉妒,也会被君子们小看......”他在看完《庄子·杂篇·徐无鬼》后说:“凭借贤能凌驾于别人之上,没有能得到别人拥护的;而凭借贤能深入到人民中间,没有不得到人民拥护的。”
其实曾国藩早年就读过《道德经》。这部仅只五千言的道家经典,它曾给予曾国藩以极大的教益。而对于退让、柔弱、不敢为天下先的道理,在仕途顺遂时的他是不能接受。那时的曾国藩一心一意要以儒家思想来入世拯世。对自身的修养,他遵奉的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对社会,他遵奉的是“以天下为己任”。也正是靠的这种持身谨严,奋发向上,关心国事,留意民情,使得他赢得了君王和同僚的信赖,在官场上春风得意,扶摇直上。咸丰二年间,正处于顺利向上的礼部侍郎,他坚决地相信“治乱世须用重典”的古训以及从严治军的必要性,遂由孔孟儒家弟子一变而转为申韩法家之徒。他认为自己奉皇上之命办团练,名正言顺,只要己身端正,就可以正压邪,什么事都能办得好。
谁知会在严酷的现实中处处碰壁,事事不顺。他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却不能见容于湘赣官场?为什么对皇上忠心耿耿,却招来元老重臣的忌恨,甚至连皇上本人也不能完全放心?为什么处处遵循国法、事事秉公办理,实际上却常常行不通?他心里充满着委屈,心情郁结不解,日积月累,终于酿成大病。
他在最苦闷的日子里,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咀嚼,终于明晰了《道德经》这部经典的奥秘。这部看似出世的书,其实谈的都是入世的道理。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曾国藩说:“有的道理圣人说出来了,有的道理圣人不说出来,‘积善余庆’是圣人说出来的道理,‘万事由命不由人’则是圣人不讲出的道理。礼教*治刑罚,仁义忠诚信用,是圣人讲出来的,虚无清净,无为自化是他们讲不出来的。我们应该把他们讲不出来的作为根本,把他们讲出来的用于实际运用,把不讲出来的存在心中,把讲出来的躬身施行,用庄子的道自我陶冶,用荀子的道自我克制,那恐怕就是得道的君子吧?”
曾国藩把苏东坡当作人生的榜样,尤其是面对困境、绝境(放逐海南)时的达观,冲融,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属于少年得志。二十几岁入京就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当时,比他年长30岁的欧阳修就对他作出了如下断言:“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然而,和他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比较起来,苏轼在仕途上就显得不是那么顺畅了,甚至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九死一生。事实上,苏轼的出仕之路只能算是一条屡遭贬谪之路。
“乌台诗案”出狱之后,宋神宗元丰三年(),苏东坡带着妻子儿女离开京都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贫苦的小镇,在这里,苏东坡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写给他弟弟的诗里,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
也就是在黄州,苏东坡的灵魂真正得到了解脱,他曾经说:“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者。”人再能获得心的宁静之前,必须克服恐惧,恼怒,忧愁等感情。
苏轼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花销问题,他当时的职务全称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因此当时的他没有签字权、没有行*权、没有决策权,只是一个挂了名的虚职,实际上也就没有多少工资待遇。他在《与张子厚书》中,他形容自己的习惯为:“俸入所得,随手辄尽”,可见他平生没有积蓄的习惯。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有钱的时候可以随便花,没钱的时候就要做计划。于是苏轼就按照现在的储蓄为基础做计划,每天最多花费文钱,并用纸包好,用绳子系在自己床前的房梁上。
那这样可以过多久呢?最多一年。那一年以后怎么办?东坡的旷达就在于此,一年后的事情一年以后再说吧,聪明和潇洒的人从来不给自己预支烦恼。那花销问题暂时解决之后,紧接着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按照朝廷规定,没有给东坡安置家属楼,那他家主仆二十多口人住在哪呢?难道睡大街上?
在刚来的时候苏轼就考虑过这一个问题,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们在江边找到了一个废弃的驿站“临皋亭”。苏轼在住下后发现南方滨江的房屋都很潮湿、很湿热,主仆一家二十多口人都挤在里面,来个客人都没地方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轼就在一个大雪的时节找了块空地盖起了五间瓦房,然后在这屋子的四壁上画上雪景,起了个非常浪漫的名字“雪堂”。这后来也成为他会客、读书、写作、工作的重要场所。
那么住房问题暂时解决了,苏轼又将面临第三个问题,也就是吃饭的问题。因为没有俸禄,所以要养活一家二十几口人就很成问题了,那怎么办呢?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们乐观有为的有志青年苏轼。他主动脱去文人的长衫,穿上农民的短打,号召家人一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向当地官府申请了五十亩的荒地进行耕种,虽然土地比较贫瘠,但他却乐在其中。他申请的这块地在黄州城东门外的土坡上,所以他给自己取号为“东坡居士”。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苏轼的潇洒。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的宁静,排却了自然的喧哗。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