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马克思曾说:“人是由思想和行动构成的,不见诸行动的思想,不过是人的影子;不受思想指导和推崇的行动,只不过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体。”但在现实生活中把握好思与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荀子在《劝学》中既提出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时又告诉人们“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据《论语?公冶长》记述,孔子在听闻鲁国大夫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后却说“再,斯可矣”,即凡事不必都要再三思考后才行动,考虑两次就可以了。人的成长离不开思与行,但是重思与重行却时时成为悖论。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你认为该去如何把握思与行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02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马克思的话强调行动需要接受思想。“思”与“行”怎样统一是一道难题。荀子《劝学》中强调要“学”,要行动。季文子说要“三思而后行”,孔子强调凡事不必都要再三思考后才行动,考虑两次就可以了。材料需要我们就“思”与“行”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书写自己的思考。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尽管材料里对这句话有解析,但是三思而后行意在提醒人们,行动之前应有周全的考虑,此“思”包含长远的规划,事前的准备,行动前的心理建设,周密的打算,审时度势,分析情况等等,此则《论语》,我们得到的启示应该是做事切忌一意孤行,应该谋定而后动,不能孤注一掷、鲁莽行事。凡事三思后行,要谨言慎行,运筹帷幄,心中有数。从季文子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如事欲则立、磨刀不误砍柴工、三思后行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完全考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高瞻远瞩、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等等。孔子曰:“再,斯可矣。”这句话依据材料是孔夫子对季文子的提醒,谈论的是“思”的问题,“凡事考虑两次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孔子深意应该在“行”,孔子的言下之意,告诫我们“行动不要拖泥带水,患得患失”,行动要果决,一味的犹疑不决则会拖沓不前,当机立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行动等等。孔子不没有否定“思”而是否定“思”多,思多则会影响行动力。行动才能事有所成。审题时,我们要注意“三”和“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是多次,这里指的是多次的、反复的、无谓的、没意义的、患得患失的思考,它带来的结果是思而不行。“再”是两次,不能理解成仅仅两次,而应理解为点到为止、恰到好处的周密谨慎的思考,它带来的结果是思定则行。生活中,面对很多问题,在行动之前,我们应该谨慎思考,但如果思而不行,缺少决断,那么,就会陷入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状态,只能是裹足不前,不能成事。所以,一旦思考成熟,就应该立即行动,在行动中完善思考,随时发现新问题,随时解决新问题。这也就是孔子否定季文子的“三思”,建议他“再思”的原因。参考立意:1.多思则多私,故不宜三思而行。2.思不在多,在于得法。3.思定则行。4.鲁莽者多思,优柔者速行。
03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