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荀子五七 [复制链接]

1#

译注:方勇李波

出版:中华书局

大略

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译文:大要:作为人君,推崇礼义尊重贤人就称王,重视法度爱护人民就称霸,喜欢利益多行欺诈就危险。

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译文:想要接近四边,没有比中间更好的了,所以王者必定居住在中央,这是一种礼。

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外屏,不欲见外也;内屏,不欲见内也。

译文:天子的屏壁在门外,诸侯的屏壁在门内,这是一种礼。屏壁在门外,是不想让里面看到外面;屏壁在门内,是不想让外面看到里面。

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诗》曰:“颠之倒之,字公召之。”天子召诸侯,诸侯辇舆就马,礼也。《诗》曰:“我出我舆,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译文:诸侯召见他的臣子,臣子不等到驾车,来不及整理衣裳就跑,这是一种礼。《诗经》中说:“颠三倒四穿衣服,因为公侯召见我。”天子召见诸侯,诸侯叫人驾车套马,这是一种礼。《诗经》中说:“我拉出我的车,到牧地去套马。这是天子的使者,说我马上就要到了。”

天子山冕,诸侯玄冠,大夫禆冕,士韦弁,礼也。

译文:天子身穿画有山的衣服、戴礼帽,诸侯身穿黑色的衣服、戴礼帽,大夫穿禆衣、戴礼帽,这是一种礼。

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

译文:天子用珽,诸侯用舒,大夫手拿笏,这是一种礼。

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

译文:天子用雕有花纹的弓,诸侯用红色的弓,大夫用黑色的弓,这是一种礼。

诸侯相见,卿为介,以其教出毕行,使仁居守。

译文:诸侯会盟时,卿为引见人,受过礼义训练的士人全部陪同,让仁人留下。

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译文:派使者到他国问候用珪,访问国事用璧,召见下臣用瑗,同人断绝关系用玦,重新召见断绝的人用环。

人主仁心设焉,知其役也,礼其尽也,故王者先仁而后礼,天施然也。

译文:人主仁心存在了,智慧是仁心的役使,礼义是仁心的完善,所以王者要先有仁心然后才讲礼义,天道的施行就是这样。

《聘礼》志曰:“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诗》曰:“物其指矣,唯其偕矣。”不时宜,不敬交,不驩欣,虽指非礼也。

译文:《聘礼》记载说:“礼物丰厚就伤害德,财物奢侈就破坏礼。”礼啊礼啊,难道说的是那些玉帛吗?《诗经》中说:“食物是多么美好,要同口味相调和。”不合乎时宜,不恭敬有礼,不欢乐高兴,即使味美也不合乎礼义。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无无失。礼者,其表也,先王以礼表天下之乱。今废礼者,是去表也。故民迷惑而陷祸患,此刑罚之所以繁也。

译文:涉水的人要表明水的深度,使人不要陷于水中;治理人民的人要表明祸乱,使人不要有过失。礼,就是那标志,先王用礼义表明天下的祸乱。现在废弃礼,就是丢弃标志。所以人民迷惑而陷入祸乱,这就是刑罚繁多的原因。

舜曰:“维予从欲而治。”故礼之生,为贤人以下至庶民也,非为成圣也,然而亦所以成圣也。不学不成。尧学于君畴,舜学于务成昭,禹学于西王国。

译文:舜说:“我能随心所欲地治理国家。”所以礼的产生,是为了贤人以下到普通百姓而设的,不是为了使人们成为圣人,然而它也有使人成为圣人的可能性。不学习不能成为圣人。尧曾经跟君畴学习,舜曾经跟务成昭学习,禹曾经跟西王国学习。

五十不成丧,七十唯衰存。

译文:五十岁的人不需要恪守丧葬的礼节,七十岁的人只要穿丧服就行。

亲迎之礼:父南乡而立,子北面而跪,醮而命之:“往迎尔相,成我宗事,隆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子曰:“诺。唯恐不能,敢忘命矣!”

译文:亲自迎接新娘的礼仪:父亲向南站立,儿子向北跪着,父亲行醮礼时命令儿子说:“去迎接你的妻子,完成我们宗族的大事,努力勉励她做一个像你母亲那样的继承人,你的行为要有常规。”儿子说:“是。只怕没有能力做到,决不敢忘记父亲的教导。”

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译文:所谓行为,就是实行礼义的意思。所谓礼义,就是对尊贵的人要尊敬,对年老的人要孝顺,对年长的人要敬爱,对年幼的人要慈爱,对卑贱的人要布施恩惠。

赐予其宫室,犹用庆赏于国家也;忿怒其臣妾,犹用刑罚于万民也。

译文:对家庭人员的赏赐,就像在国家中使用奖赏一样;对臣妾发怒,就像对万民施行刑罚一样。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译文:君子对于子女,疼爱他们而不形于色,使唤他们而不用和颜悦色,要用道理引导他们而不强迫。

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礼经》而顺于人心者,皆礼也。

译文: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所以《礼经》上没有而顺应人心的,都是礼。

礼之大凡:事生,施驩也;送死,施哀也;军旅,施威也。

译文:礼的大体情况是:侍奉生者,为了表达欢乐;葬送死者,为了表达哀痛;军队中的礼,为了表达威风。

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行之得其节,礼之序也。仁,爱也,故亲。义,理也,故行。礼,节也,故成。仁有里,义有门。仁非其礼而虚之,非礼也。义非其门而由之,非义也。推恩而不理,不成仁;遂理而不敢,不成义;审节而不知,不成礼;和而不发,不成乐。故曰:仁、义、礼、乐,其致一也。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成末,然后礼也。三者皆通,然后道也。

译文:亲近父母、友爱朋友、奖励有功的人、慰问劳苦的人,这是仁的等级差别。尊重地位高的人、尊敬显贵的人、尊重贤者、爱护老人、敬重长者,这是义的伦理。实行起来很适当,这是礼的秩序。仁,就是爱人,所以亲近别人。义,就是合乎道理,所以可行。礼,就是适当,所以成功。仁有安居的地方,义有出入的门户。仁如果不是它安居的地方而呆在那里,就不是仁。义如果不是它出入的门户而从那里出入,就不是义。布施恩惠如果不合道理,就不成为仁;合乎道理而不敢实行,就不成为义;明察礼节而不和谐,就不成为理;和谐而不表现出来,就不成为音乐。所以说:仁、义、礼、乐,它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君子用义来处理仁,然后才是仁;根据礼来实行义,然后才是义;制定礼要抓住根本、完成细节,然后才是礼。这三方面都明白,然后才合乎大道,

货财曰赙,舆马曰赗,衣服曰襚,玩好曰赠,玉贝曰唅。赙、赗所以佐生也,赠、襚所以送死也。送死不及柩尸,吊生不及悲哀,非礼也。故吉行五十,奔丧百里,赗、赠及事,礼之大也。

译文:赠送财物帮助别人办丧事叫做赙,赠送车马叫做赗,赠送衣服叫做襚,,送去死者生前喜欢的东西叫做赠,赠送供死者含在口中的珠玉贝叫做唅。赙、赗是用来帮助死者家属的。赠、襚使是用来送给死者的。送别死者不见棺材里的尸体,悼念死者安慰家属不达到悲哀,不符合礼。所以喜事一天走五十里,奔丧一天要有一百里,赠送别人办丧事的东西一定要赶上丧事,这是礼中的大事情。

礼者,*之挽也。为*不为礼,*不行矣。

译文:礼,是*治的引导。处理*事不用礼,*令就不能实行。

天子即位,上卿进曰:“如之何忧之长也!能除患则为福,不能除患则为贼。”授天子一策。中卿进曰:“配天而有下士者,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授天子二策。下卿进曰:“敬戒无怠。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豫哉!豫哉!万民望之。”授天子三策。

译文:天下登上帝位,上卿上前说:“忧患是如此的深长!能除掉祸患就是幸福,不能除掉祸患就是灾难。”他献给天下第一篇册书。中卿上前说:“德高配天而拥有天下的人,在事情发生之前应考虑到,在祸患发生之前就行意识到。在事情发生之前考虑到叫做迅速,迅速就会圆满完成;在祸患发生之前就意识到叫做预防,预防及时那么祸患就不会发生。事情发生了然后才考虑就叫做落后,落后了事情就完不成;祸患发生了然后才意识到叫做困窘,困窘了那么祸患就不可防御。”他献给天下第二篇册书。下卿上前说:“恭敬警惕而不懈怠。庆祝的人在大堂上,哀悼的人已到了门口。祸患与幸福相邻,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所在。警惕啊!警惕啊!万民都在看着您。”他献给天子第三篇册书。

禹见耕者耦立而式,过十室之邑必下。

译文:大禹看到两人并肩耕地就站起来手扶横木致意,经过有十户人家的村落必定下车。

杀大蚤,朝大晚,非礼也。治民不以礼,动斯陷矣。

译文:猎取禽兽太早,上朝太晚,不合乎礼。治理人民不按照礼,举动就会失误。

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嗓。大夫之臣拜拜不稽首,非尊家臣也,所以辟君也。

译文:行跪拜礼时拱两手、头至手不至地叫做拜;两手拱至地、头至手叫做稽首;头着地叫做稽颡。大夫的家臣行拜礼而不稽首,这并不是尊重家臣,是为了避免和君礼相同。

一命齿于乡;再命齿于族;三命,族人虽七十,不敢先。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译文:士在乡里饮酒时按年龄大小安排座次;大夫和同宗族的人饮酒按年龄大小安排座次;至于卿,那么同族的人即使七十岁了,也不敢坐在他的前面。上大夫是三命,中大夫是二命,下大夫是一命。

吉事尚尊,丧事尚亲。

译文:吉事按地位安排座次,丧事按亲疏关系安排座次。

君臣不得不尊,父子不得不亲,兄弟不得不顺,夫妇不得不驩。少者以长,老者以养。故天地生之,圣人成之。

译文:君臣得不到礼就不会尊重,父子得不到礼就不会亲近,兄弟得不到礼就不会和顺,夫妇得不到礼就不会欢乐。年幼的靠它成长,年老的靠它赡养。所以天地生育了他,圣人成就了他。

聘,问也。享,献也。私觌,私见也。

译文:聘,就是问候。享,就是进献食品。私觌,就是私下相见。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鎗鎗。

译文:言语的美好,可以用“穆穆皇皇”来形容。朝廷的美好,可以用“济济鎗鎗”来形容。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有怨而无怒。

译文:做人臣的,能劝谏而不能诽谤,能离开而不能憎恨,能埋怨而不能愤怒。

君于大夫,三问其疾,三临其丧;于士,一问一临。诸侯非问疾吊丧,不之臣之家。

译文:君主对于大夫,在他生病时要问候三次,在他死后要祭奠三次,;对于士,问候一次祭奠一次。诸侯如果不是问候疾病、悼念死者,不到臣子家里去。

既葬,君若父之友,食之则食矣,不辟梁肉有酒醴则辞。

译文:父母安葬之后,君主像父亲的朋友,招待自己就吃,不回避米饭和肉食,如果有酒就要拒绝。

寝不逾庙,设衣不逾祭服,礼也。

译文:住宅的规模不能超过宗庙,宴饮时穿的衣服不能超过祭服,这是一种礼。

《易》之《咸》,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

译文:《周易》中的《咸》卦,表现的是夫妇之间的关系。夫妇之道,不能不端正,它是君臣、父子之间的根本。咸,是感应的意思,表示把高的放在低的下面,把男的放在女的下面,把柔弱的放在刚强的下面。

聘士之义,亲迎之道,重始也。

译文:聘请贤士的礼仪,亲自迎接新娘的办法,都注重开始。

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颠蹶陷溺。所失微而其为乱大者,礼也。

译文:礼,是人们行为的依据,失去了这个行为依据,必定会颠倒沉溺。失去一点而造成的混乱却很大,就是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