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荨麻疹的好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荀子的“性恶论”与亚圣孟子的“性善论”相对应,孔老夫子也有对“人性”的相关阐述,有“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话流传于世,也就是说“性恶论”并不被普遍看好,但是的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才有了“教育”,只有后天的教育,才能让人心向善。
一、荀子简介:
荀况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先秦思想之集大成者,可以说是整个春秋战国思想理论的总结者。其思想和社会实践对战国末期的社会*治和思想学术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提出的“性恶论”,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省说完全相反的教育“外铄说,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荀况重视以儒家经籍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他根据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结合当时的形势,对孔子所编订的“六经”进行了继承和改造,对经学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由于荀况的传经,先秦儒家经籍得以保存,使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教育有了经典的教科书,为其文化、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性恶论”的内容:
先秦荀子《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从荀子的《荀子·性恶》原文里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荀子非常重视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可以变善。荀子关于“性恶论”与教育作用的观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p>
(一)“性伪之分”/p>
荀况批评了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孟子的根本错误在于后天的“伪”与人先天的“性”混同起来,不懂得性伪之分。人性指人的先天素质、人的自然状态;“伪”泛指一切通过人为的努力而使人发生的变化。荀子认为人之所以“恶”,就是因为人生来好利,为争夺利益就产生暴力,所以说人性恶。
(二)“性伪之合”/p>
性与伪是有区别,甚至对立的,又是联系与统一的。性与伪就是素材与加工的关系,没有素材,就无以加工文饰;而缺乏加工文饰,素材永远是那么原始和不完善。只有素材与加工的结合,“性伪之合,才能实现对人的改造,实现对社会的改造。
(三)“化性起伪”。(即教育的作用)/p>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教育作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p>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做成某件事的根本所在,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
②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比如我国国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又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说法,也就是说不能过分夸大环境的作用。)
因而,“化性起伪”是环境、教育和人的努力的共同结果。荀子也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教化民智。
三、“性恶论”的现实教育意义:
1.人的贵贱、智愚都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从侧面告诉我们要重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正确的人生态度去积极进取。
2.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但人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适应环境,使自身得以更好地发展。
3.学习与教育是人素质高低和命运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这里荀子突出了教育的作用,提倡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接受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对一些出身寒门的学子所普遍接受,成为很多人奋斗路上的“座右铭”。
4.个人也要努力去积累知识。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三者协调有序,人才的造就才成为可能。其观点具有唯物主义因素,荀子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的代表。对后世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部分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结语:荀子的“性恶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他强调了个人努力、环境、教育三者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教育人们应该去适应社会,凭借个人努力,主动接受社会教育才能使个体得到积极发展。他的“性恶论”虽然听起来不是很积极,但是其深层次内涵却教育人们积极奋发,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也突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告诫后世主动学习才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和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