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诸子百家的形成和其中的渊源 [复制链接]

1#

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化,人才显露的时代,在学术上是一个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诸子百家如按哲学或*治思想体系来分,主要是道、儒、兵、法四家为较大的派别,四家原本同源,后渐分流。中国哲学思想成为体系,以道家为最早,道家之祖,传说为老子李耳(或称老聃),他做过周朝的史官,老子有弟子多人,著名的传说有鬼谷子等。鬼谷子深通黄老兼及兵法纵横等术,为当时一大隐才,至今他的真实姓名(王谢)很少有人道及,他有弟子百余人,各得其一技之长,如孙膑庞涓、庞洞、尉缭等学其兵法,苏秦、张仪得其纵横之术,纷纷登上战国社会午台,成为举足轻重、功名显赫的人物。

儒家之祖孔丘,也曾问礼于老聃,说明儒家与道家也有渊源关系,孔丘弟子传说有三千人,又分为不同流派:①、传于子思,子思的学生再传与孟轲,主性善,为儒家嫡系流派。②、传于颜回,颜派后再传于庄周,又返入道家。③传于伸弓,仲派后再传于荀况,荀子主性恶,传于韩非、李斯,韩非集法家之大成,为法家后起之秀。

道、儒、兵、法四家,虽属同源分流,但在*治观点与主张、人生态度、思想方法等方面,都各有不同。

道家是中国最古哲学家,在*治上主张原始自由,无为而治,人生态度有消极的一面,也有反抗专制的一面。代表著作有:

《老子》也叫道德经,是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人追述老子遗言而作,基本上保留了老子本人的主要思想,如反对剥削、同情奴隶、农民平均主义以及“小国寡民”的社会思想,都反映了春秋时代个体农民愿望。在哲学上,用“道法自然”,“天体运行”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否定了神造世界的虚幻说法,教导人们不要违反客观规律,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庄子》也叫南华经,其中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可能搀杂有出自他门人和后学之手,内容阐明道家思想,有时攻孔击墨、傲视权贵,要求精神自由,甚至达观出世,有消板因素。其文章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像丰富,在艺术风格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与浓郁的诗情画意;长空大海,气象万千,绘声绘影,如在目前。文字灵活流畅,离奇曲折,创造一种独特的文体,后代多少人模拟,没有一个人能够学得像样。

儒家实际是封建礼治的教育家,从氏族伦理出发,以孝悌忠恕为本,思想方法是中庸之道,*治上讲先王之道,主张维护旧的礼治,实行教育感化。主要著作有:《论语》是孔门弟子关于孔丘言行的记录,反映儒家的主导思想。

《中庸》相传为子思作,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宋代儒者始把此篇抽出来成为四书之一,内容阐明中庸之道,是道德行为、对人处事的最高标准,要求人们时刻不能离开不偏不倚不左不右的中庸之道。

《孟子》记述孟轲师徒和他人的答辩之辞,阐明儒家仁*治思想,但比论语内容有民主色彩,朱元璋曾因此下令删掉书中一百八十五条。在文章上善于雄辩、分析、比喻,有气势,有鼓动性,实以纵横家之文风来反驳纵横家。

兵家主张富国强兵,御敌制胜,讲究实效,多属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权威著作自然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主桌,战国时已被推广,秦汉诸将皆能背诵,不仅中国尊为百代谈兵之祖、千古武学之圣,为历代名将用之则胜、违之则败的战略原则与战术原理,成为中华民族的国防之宝;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评价,被日、德、法等国奉为军事学院的教科书。宋元丰年间,曾以《孙子兵法》为冠,配以《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为武经七书,颁行武学,凡武举皆以七书开科取士,武经七书之列学官置博士,乃先于儒家之五经四书而行,明清两代,沿袭旧辙。孙子兵法奇文奇义、古色古香,早为中外公认为武经之冠冕,名符其实。其他六书虽皆不失为一家之言,但或伪或俗,杂儒兼法,而与孙子并列,鱼龙混杂,难免相形见绌;还不如未列入七书而后来居上的《太白阴经》、《虎铃经》、《草庐经略》等书,虽有的杂言阴阳术数,但或能精辟地阐明孙子要义诸说而杂以已见,或细言行军诸法,时有独到之处。

法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治家,主张公正无私,以法治国,注重刑罚。因此儒家说法家“严而少恩”,而法家则说儒家“以恩为私”。法家出现较晚,来源于儒之正名性恶,最有渊源关系的还是兵家;兵家讲究治军严明,法家也讲究富国强兵。现存的法家专著:《商君书》、《慎子》只有残本;《中子》、《晁错》只有清人的辑本;比较完整的惟有《韩非子》。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封建君主统治术,为新兴地主阶级加强封建专制提供理论的基础。其文章逻辑性强,能用形象化生动手法来阐明道理。

春秋战国时期,争雄图强,穷兵默武,兵家法家多得重用,儒家孔孟周游列国则到处碰壁,道家则退隐归山。秦统一后,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体系,占了上风,巩固了地位,因而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吕氏春秋》虽治术多系法家言,但旨在道家,这时已形成法道合流。汉武帝后,独尊儒术,变相地实现秦初罢础百家的方针,但汉后以降、百家杂交,实际讲求治国济世的经济家,军事家以及有作为的*治家,如曹操、诸葛亮、王猛、李靖、王安石、张居正等,多属于外儒内法或儒法兼用。汉后二千年来,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的理论基础;法家有时合作,有时变法改革。道家在野,时隐时现,始终不肯退出历史舞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